主計處9月底公布了一份很有意思的調查,指出去年受雇員工年收入67.5萬元,不僅比前1年小幅成長2.4%,更創下19年來新高。沒想到,媒體報導後,沒有引民歡騰,反倒罵聲連連,許多人都質疑,「怎麼可能?這意味著上班族的平均月薪高達5.6萬元,周遭達此水準的人實在不多!」

我相信,主計處並非刻意造假,只是進一步去看數據就會發現,經常性薪資占比僅68%,為歷年最低,也就是底薪沒成長,有些老闆為了控制成本,把薪資拆成底薪加獎金或紅利兩部份,許多勞工在經濟壓力下,拚命加班領取獎金,才造成了「看似年薪增加,實則底薪不動甚至減少」的假象。

換句話說,扣掉這些非經常性薪資,以及勞退新制雇主分擔提撥後,真正能進到員工口袋的收入是5.6萬元的68%,也就是38080元,這個數字就比較吻合目前的真實現況。

然而,另一方面,「窮忙族」有擴大的跡象。勞工陣線17日也公布最新調查,全台有高達54項行業平均薪資低於標準,前5名的行業,服務業就占4位,依排名分別是:教育輔助服務業、美髮美容美體業、汽車客運業、廢棄物清除業,及建築物和綠化服務業。

其中,美髮美容業不但低薪第2名,工時更僅次於保全業,可稱得上是「窮忙族」的代表,平均月薪只有27219元。美髮業是個需要高度技術和創意的產業,理論上不應淪為「窮忙族」,但偏偏台灣普遍存在建教合作,有些雇主習於剝削建教生,年輕小朋友「敢怒不敢言」,長期惡性循環下,釀成了低薪高工時的惡劣就業條件。

而且,台灣美髮業還存在一個畸形現象,就是以公司或工作室名義,承攬電視台或廣告、戲劇的梳化,得標後就外包給外圍的美髮美容師,以近似「派遣工」的模式合作,不提供勞健保也就算了,颱風天要人來加班,沒有雙倍薪,隔日也沒有補班,最大的恩惠居然就是提供「計程車資」。

我曾問過一位美髮師,「為何不向勞動部檢舉?姑息這些惡老闆的存在?」得到的答案既現實又心酸,「一旦去舉發,就會被開除,到時小孩要吃飯、要補習,錢從哪裡來?」

也因為太認命,這些美容美髮師很清楚未來加薪不易,想要多賺一點錢,就只能靠兼差。有人在某電視台上早班,下午就去競爭對手的電視台兼晚班,反正只要沒人說,就不會出事;更多的則是拚命求神,看能否多接一些新娘化妝或指甲美容,盡量貼補家用。

所以,我相信,台灣勞工的整體年薪應該有增加,只是這小幅的增加,是用新鮮的肝和漫長的時間換來的,但這一點也不值得驕傲!

作者:盧燕俐(財經媒體人、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