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南海仲裁案,獨派政黨基進黨13日表示,該仲裁案並未否定台灣對太平島、東沙島的管領,但否定了中國對南海的九段線主張。仲裁案的結果,對台灣並非不利,台灣也不應該跟中國同一陣線。

基進黨主席陳奕齊表示,南海仲裁案闡明的是中國擅自劃定的「9段線」毫無法理依據,並且嚴重譴責中國為了擴張其領土主權與掠奪海洋資源,而無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造成的海洋浩劫,包括人工擴張島礁面積、持續提高軍事部署製造區域緊張,以及對南海周圍國家或其人民在南海上的活動進行騷擾或妨礙的不當行為。

基進黨指出,此次仲裁結果也與先前美國對於南海議題的態度相一致,即認為南海是開放與國際性海域,而根據國際法,任何國家不能因為在先前淹沒於水中礁石上建立人工小島而宣稱擁有領土主權,因此否認中國對該區域的領土主張。

基進黨指出,仲裁案的結果,對台灣並非不利。儘管此仲裁將太平島認為岩礁,台灣對相關周邊海洋權益不容置疑,南海資源仍有合作開發的空間。

陳奕齊強調,南海為開放性的國際水域,應放在區域合作的架構下謀求區域的穩定發展與安全。基於合作與建設性的平等對話,促成往來周邊與資源共享、共同開發,是負責任的國際參與者的共同義務。

基進黨表示,這次仲裁案因為不涉及陸上領土,因此最大的利益爭奪還是因漁業、石油、稀土等海洋資源而起,台灣媒體和馬英九前政府念茲在茲的太平島的法理地位根本不是此案重點,某些認為該仲裁衝擊台灣的南海主權、或藉此欲申復馬英九卸任前登太平島舉措的言論,或者某些政治人物提出以登島作為反制行動的主張,以及政府將原訂前往南海的軍艦提前出發等,都是未能理解問題核心的文不對題回應。如果僅將焦點放置在此,若非錯誤判讀,即有蓄意模糊焦點之嫌。

基進黨表示,此次仲裁案,台灣應警覺到由於政府以往沿用中華民國在1947年主張的11段線南海主權主張(該主張後來被中國繼承改為9段線主張),在國際上被視為與中國同聲一氣,以及台灣長期受中國打壓在國際上被孤立,故在此案中被菲律賓與國際法庭以「中國的台灣當局」視之,既非國際海洋公約的締約國,亦非此次仲裁的當事國,更未能得到合理的陳述機會。台灣在回應該仲裁案時,實應揚棄無根據且已遭國際法庭否定的11段線論點,避免落入中國設定的一中內戰框架,並進一步依循國際法及歷史事實,重新建構台灣對南海各所屬島嶼的主權理論。

基進黨認為,此件國際法庭的裁定,將為南海情勢帶來新局,南海秩序將有重新定義、建構的空間。對此,台灣不該與中國同一陣線,而是要呼應國際社會聯手對抗中國將南海內海化的企圖,避免成為中國單邊主義行動的依附,尤其不可成為其馬前卒而背離世界。而應積極參與南海事務,在國際合作、互惠的前提下,以平等溝通與共同共享開發的態度,與所有周邊利益相關國共同協商制定符合國際法的共同行動機制,在不失尊嚴及維護主權的立場下,進行和平對話與國際協同合作。另一方面,為因應周邊海域的航行安全、護漁及資源開發需求,政府應適度擴編海巡署編制及功能,以充實台灣作為海洋國家的實力及維護周邊海域安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