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被獵殺的塞西爾(Cecil)--一頭獅子之死的啟發,加拿大的教育工作者Daniela Relja希望說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成立「世界物種遺產」(World Heritage Species),為此展開連署運動。支持者認為,既然聯合國將自然環境和文物遺址視為集體遺產,為什麼不將同樣的原則適用於瀕危的野生動物

根據英國《衛報》27日的報導,2015年7月2日一頭名為塞西爾的獅子,遭獵人帕爾默(Walter Palmer)在辛巴威(Zimbabwe)非法獵殺。據統計,每年約有600頭獅子死在獵槍下。塞西爾事件較其他非法獵殺事件還受到矚目,但是,加拿大的教育工作者Daniela Relja認為事情不該就此結束,賽西爾的死應該作為一個推動野生動物保護的起點。她希望促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獅子列為第一項「世界物種遺產」,藉此引發全世界對動物保育的共鳴與重視。

從1972年開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功地為世界各地超過1千處的自然和文化遺產帶來關注和保護,諸如:大堡礁,奧卡萬戈三角洲和大峽谷等。活動支持者想問,是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能夠為野生動物提供類似的幫助。

這項提案已經醞釀了多年,依然沒有完成。原始想法由黑猩猩專家尼希達(Toshisada Nishida)所提出,希望由人類的近親作為第一項「世界物種遺產」,但直至尼希達2011年去世,都未獲正式回應。這項任務已經由一小群像Daniela Relja一樣熱心的團體承繼下來。

另一位支持者Staplekamp表示,一旦「世界物種遺產」的概念能夠正式成立,可能會改變人類對於地球其他物種的想法。調查顯示,目前只有15,000-35,000頭獅子仍在野外生存。短短的50年,野生獅子的數量下降了75%。未來的30年可能再度減少一半的數量。獅子的情況,可以說明人類並未對野生動物保育有更多積極作為,Staplekamp指出,少數獅子倖存於印度、西非,但是,保育牠們並不僅是第三世界國家的責任。

除了獅子之外,後續還有數10種「世界物種遺產」的方案,諸如:類人猿、鯨魚、海龜等等。支持者認為,這個想法和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野生動植物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是互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