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動中心認識的一位姐姐,連日來眉頭深鎖,終於忍不住說出心事。「兒子希望我幫他買房娶妻,但這筆錢太大,幾乎動用到我全部的退休金,我很掙扎,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原來,姐姐的兒子已年過35歲,好不容易結交到喜歡的女友,女方家長希望女兒嫁得有保障,便提出「先買房再迎娶」的要求。小倆口四處看屋,終於在女方家內湖捷運站附近,看上一間屋齡10年的華廈,屋主開價近3000萬元,房仲強調因屋主不缺錢,2500萬元是底線,兒子雖有200多萬元的積蓄,但仍不夠付頭期款,只好求助於媽媽。

兒子坦率地說出心中的打算,「媽,你和爸的退休金能否先挪過來讓我用?你們先幫我處理1500萬元,這樣剩下的1000萬元,我再去借房貸,我算過了,借一千萬每月要還的房貸約4.9萬元,絕對是我們夫妻倆可以負擔的起,至於我自己的存款,就用來買家具和做簡單的裝潢。」

媽媽一聽,一次要拿出1500萬元,等同花光了她和老伴八成的退休金。她也只好坦率的問兒子,「錢都給你買房子了,我和你爸老了要吃什麼?你願意承諾,等我們錢不夠用時,每月給我們零用金兩萬元嗎?」沒想到,兒子沉默了整整一分鐘,才慢慢說出,「媽,我實在不敢給承諾,因為我將來還要養老婆和小孩耶!」

就這麼一句話,媽媽氣炸了,認定被兒子「掏空」,也不停逢人就抱怨兒子有多不孝。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反倒安慰起這位姐姐,「起碼你兒很真誠啊,願意說實話,不會只顧著把錢拿到手,之後就不管你們是生是死了!」

其實,在高房價時代,衍生出種種的社會問題,例如:年輕女孩不嫁無殼蝸牛者、適婚男人寧單身也不要死命背房貸,以及父母為了想趕快抱孫,只好幫忙付頭期款等等。但如何付了頭款,又不至於影響退休生活品質,讓這群即將退休和正在退休的爸媽們,備感壓力。

人生永遠在尋求一個平衡點,也許沒有最完美的解決方案,但應該有更好的改善機會。例如,先請親家放低目標,住不起2500萬元的房子,退而求其次,找個1500萬元的房子也不錯;如果親家堅持2500萬元的房子,也許房子登記在新人兩人名下,並由親家負擔部分,豈不皆大歡喜。

溝通最無效的結局我也曾看過,女方硬要住好房子,偏偏男方無力負擔,最後兩人只好分道揚鑣,各自展開新的人生計畫。但換個角度想,就如同我這位姐姐所說:「還沒結婚,媳婦和親家就這麼難搞,婚後還得了!還不如及早停損,趕緊尋找下一個適合的標的!」

「先買房再迎娶」,在我看來,真是個極荒謬的理論,只會助長台灣的不婚率而已!

作者:盧燕俐(財經媒體人、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