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22日舉行黨政協調會議討論「兩岸監督條例」方向,針對監督「強弱」、「前後」的問題有不同討論,據轉述,會中傾向讓「事前」監督機制比較完備,但是,還要等智庫與黨團擬出具體文字,並交由民進黨立院黨團討論決定,最快希望能在3月底、最慢在這個會期完成提案。

民進黨下午的黨政協調會議,討論「兩岸監督條例」與「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方向,包括準閣揆林全、政策會執行長張景森與民進黨團幹部、司法法制委員會立委都出席。

兩岸協議監督小組召集人、準法務長邱太三受訪表示,下午主要討論監督的「強弱」與先後順序。他說,每個人喜好不一樣,有人喜歡「前強後弱」,有人喜歡「前弱後強」,因此會根據不同強度,多擬幾個案子給黨團討論。

對於是否開放國會可以派代表當顧問,邱太三說,也有人認為不要,這還要針對各種利弊以及國會狀況,給大家交換意見。

政策會首席副執行長施克和會後轉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監督強度與密度還有待討論,根據談判前、談判中、談判後,立法部門所扮演角色、與行政部門互動都有不同設計。

根據會中意見,施克和說,傾向於讓事前監督機制比較完備,讓行政院在談判前的準備、與立法院的溝通以及立法院的授權權限都更明確,但是具體的草案條文,還要等智庫與黨團整理,並取得民間的支持後,再交由民進黨立院黨團大會拍板,最快希望能在3月底、最慢在這個會期完成提案。

邱太三說,他不會稱那是「黨版」,因為監督條例應該是立法部門訂定來監督行政部門的條例,必須整合黨團、立委意見,如果是行政部門擬定監督條例請立法院監督自己,「有點怪」。

會中,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也裁示,兩岸監督條例部分,請黨團儘速做成相關決議,並與各方溝通,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