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在選舉期間可以透過哪些途徑參與公共事務?答案是很多,不只可以報導新聞、抒發意見、分享資訊,還可以報票、監票,推進民主政治的品質。但多位公民參與的實踐者指出,「公民記者若與營利事業牽扯在一起就會有點奇怪」,「公民記者的名號不應該被消費」。

2016大選公民新聞網24日舉辦第二場「公民對話錄」活動,邀請「監票者聯盟」發起人黃聖峰與公民記者麵線,針對「選舉事務的公民參與」進行討論,並進行現場直播。主持人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常務理事蘇正平開宗明義即點明,民主生活在台灣至為重要,但民主不只是選舉,選舉也不只是政治人物的活動,我們必須關心公民在選舉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針對主流媒體在選舉開票期間的作為,黃聖峰與麵線都直接提出批評。黃聖峰表示,主流媒體在選舉事務的報導上,多著重報導候選人動態,而且聚焦在明星候選人,致使許多重要議題如監票事務就不會被重視。麵線亦指出,主流媒體在開票時只關注票數,卻不重視開票過程所涉及的監票等相關議題。

但是在監票志工的招募上,黃勝峰表示,監票者聯盟確實還需要努力。該聯盟去年招募到1100名左右的志工,但全台灣投開票所有1萬6千多個。有些志工很早就參加,但專注度不夠,後來就沒來了,因此今年的監票作業選擇到11月24日才宣布。不過,監票者聯盟去年仍然找到一些問題,主要是中選會的SOP未能貫徹,以致留下可能被有心人利用的空間。

對於TVBS電視台招募公民記者報票的做法,黃聖峰不認為與監票者聯盟存在競爭關係,站在資訊多元的立場,也覺得有助於彼此資料的勾稽。但他也指出,公民參與的活動由營利事業推動會有點奇怪,因為公民記者為保持公信力會與利益團體保持距離,所以監票者聯盟關注的是每張選票,而非特定政黨的選票。麵線也認為,電視台的出發點是對的,但用公民記者的名號讓人感覺是在消費公民記者。

兩位與談人都進一步談到許多主流媒體在選舉報導上所出現的問題,包括民調的過度渲染或不當使用,令人「倒彈」;爆料議題的不求甚解,只側重爆料內容而無法查知事實,以及媒體普遍存在的台北中心主義等。但對於網路是否有助於釐清謠言或流言,亦不表絕對樂觀,咸認為「雙面刃」。

黃聖峰指出,雖然會有人在網路上對爆料做釐清,但網路會有「同溫層效應」,相同立場的人會傳播相同主張的訊息。而且網路與傳統媒體的使用者還是不相同,媒體分眾的狀況到了新媒體還是存在,因此謠言的釐清工作仍有待未來的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