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心靈病房》(Wit)片末一景,癌末病人貝寧教授躺在床上,他的小學老師來探望,在床邊念起繪本「The Runaway Bunny」,陪伴安慰著貝寧教授最後的時光。這繪本作者是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瑪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1910-1952)的作品(中文本翻譯成《逃家小兔》)。

 

繪本中想要逃家的小兔子,欲變成各種萬物身分與型態逃跑,媽媽回應要變成什麼把小兔子捉回來。像是:「如果你追上我」,小兔子說,「我就變成一條魚兒,跳進涼涼的小溪,從你身邊游開。」「如果你變成一條涼涼小溪中的魚兒,」他的媽媽說,「我就變成一個漁夫,我會抛下魚餌等著你。」

 

這本表現母愛的繪本,出現了很多生物、物件名稱。瑪格麗特.懷茲.布朗的創作中,各種各樣的物件與名詞大量出現。在《月亮晚安》(Goodnight Moon)中,小兔子睡前一一跟萬事萬物道晚安,小貓晚安、手套晚安、老鼠晚安、梳子晚安、麥片粥晚安、星星晚安、空氣晚安,最後是所有的聲音晚安。儀式性的巡禮道別,除了是小孩睡前重要的催眠過程,也在這過程中連接起生物或物件與語言名詞的配對練習。一面帶亮光的全彩,一面黑白,視覺反差很多。這本書也是我兒子人生看的第一本書。

 

現在他一歲多,每天晚上睡前總要幾本繪本翻閱過一輪,指認,唸出一些名詞,這些是準備進入睡覺前的必要儀式。每晚必看的也是瑪格麗特.懷茲.布朗的另一本著作:《重要書》(The Important Book)。這本很像散文詩的書中也出現許多物件╱自然現象。書中文字對大人來說很像是廢話,例如:「湯匙╱重要的是╱你用它來吃東西╱它像是一枝小圓鍬╱你握在手上╱也可以把它含在嘴裡╱它不平╱它有點凹下去╱而且它可以把東西╱舀起來╱但是╱湯匙╱重要的是╱你用它來吃東西」。

 

但對於剛在牙牙學語的幼兒來說,這書(或者作者其他本創作)是認識事物「物件特性—名詞意義—實際用途」這樣一組認知概念意義上的輔助過程。引號內的連結,成人們已經習以為常,反射性地使用,但透過現象學式的描繪,有不同感官面向、有人造物實用面向、有自然現象,可以認識最本質性的物件╱現象特性。

 

雨、樹、蘋果,這些名詞小兒已會講,且遇到真正下雨日,也能指著窗外說「雨」。有一頁是他最感興趣,「鞋子╱重要的是你可以把腳穿進去╱你穿著它走路╱到了晚上你把它脫下來╱脫下來的鞋子╱裡面溫溫的╱但是╱鞋子╱重要的是╱你可以把腳穿進去」,每次翻到此頁,他一定要把雙腳放到畫著鞋的紙上,很滿足的笑著,並且也要大人一起做這個動作。

 

他會站立走路後,開始穿鞋,起初不習慣想要掙脫,到後來還會有意見要挑選自己喜歡的鞋子出門。鞋對他來說,已經從一個無意義、不知名的東西,變成一個知道實用性,還對他產生審美感受的物件,並連結著一個疊字聲音(鞋鞋)。指認著這物件。

 

這讓我想到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地海巫師》,主人翁格德要學習成為一個巫師,在過程中,其實正是在學習每個地方、每樣事物、每個存在的真名。很多具備雄厚力量的法師,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項事物的真名——一個已然失卻、或隱藏不顯的名字。找到與學得名字,才能施展召喚與各種魔法術。

 

我相信在「物件特性—名詞意義—實際用途」這樣永無止境的學習與認識過程裡有魔法。就像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在〈藝術作品的起源〉文中描述與論述梵谷所繪的農鞋,對於農人來說只具有實用意義的農用鞋,在語言文字裡,可能只對應到這人造物生成的歷史與實用意義。

 

但在梵谷的畫裡,反而開展了無限想像,穿鞋人的生命經驗,鞋子沾過的泥土,鞋子被穿過的溫度等等,解放了物件與名詞存在當下時空中的意義。正要學說話的小兒,每日在翻閱《重要書》(The Important Book)的過程中,讓我也重新思考關於萬物、人類、語言間的神秘魔法。

 

作者:謝一麟

 

(編按:此篇為新頭殼網站跟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合作所推出的書評。)

《重要書》中所描繪的〈鞋子〉。圖:三餘書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