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德國張開雙手擁抱中東難民,迫使英、美等國先後表態也願意收留一定人數的難民後,西方的輿論也質疑,阿拉伯國家到底又為他們自己的穆斯林兄弟做了什麼?為什麼敘利亞的難民要逃去基督教世界,而不是投奔相同信仰而且非常富庶的阿拉伯半島?

黎巴嫩《家園報》(الديار, al Diyar)本週稍早報導,沙烏地阿拉伯願意替逃去德國的穆斯林難民興建2百座清真寺。不過此事仍須先取得德國聯邦政府的同意。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Die Frankfurter AllgemeineZeitung)質疑,阿拉伯國家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清真寺、最高的建築物,以及雄偉的宮殿,卻沒有為難民做出太多的貢獻。難民不往南走的原因,除了不想在不自由的國度生活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阿拉伯灣國家中也不受到歡迎。

《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指出,逃到歐洲遠避戰火的敘利亞人,取得的是難民的身分;但他們自己的阿拉伯兄弟之邦,除了阿爾及利亞、葉門、茅利塔尼亞、蘇丹等4國之外,都不願意給他們任何身分。約旦與黎巴嫩各自接納了數百萬的敘利亞人,但也不給他們難民的身分。在丹麥的敘利亞社群臉書專頁上,就有1份逃到奧地利的難民拍的影像檔,他質問,當他們必須從有責任照應穆斯林兄弟的國度繼續出逃,豈不是顯現這些國度是沒有信仰的?

《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批評,沙烏地阿拉伯帶頭介入葉門內戰,卻沒有接納飽受內戰摧殘國家的難民,特別是敘利亞人。如今他們卻表示願意到德國為穆斯林難民興建清真寺。這還不如自己願意接納這些難民,肩負起本身作為「伊斯蘭社群」(الأمةالإسلامية, the Islamic Umma)領導者的角色。

《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在結論時寫道,穆斯林難民不但需要家園,也需要工作餬口,而阿拉伯國家也亟需補充勞動力。沙烏地阿拉伯1/3的勞動力仰仗外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每10個居民裡面就有8個不是本地人。如今這些國家對待敘利亞難民的態度,實在不像兄弟,不像具有相同信仰的人。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於臺灣時間11日清晨的報導則指出,要責難阿拉伯國家都沒有為敘利亞難民做什麼,其實不盡公道。在2011年內戰爆發之後,4百多萬的敘利亞人就已經擠到這些國家境內。

沙烏地阿拉伯也在2011年以後收留了50萬名敘利亞人。只是他們的身分不是難民,而是勞工。

阿拉伯世界的富豪們也以個人身分捐款給難民營,累積金額約9億美元。

然而阿拉伯國家基於與伊朗之間的恩怨,對於與伊朗結盟的敘利亞相當有戒心,他們也擔憂大量的難民湧入會導致國內人口結構的改變。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