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經營海帶食品加工的潘桂連、陳來滿夫妻,涉嫌用軟化皮革的工業級「碳酸氫銨」軟化、浸泡海帶,13年來已有311萬公斤化工海帶被民眾吃下肚,高雄地檢署查獲時即刻凍結其銀行920萬元存款,1日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起訴,並求處重刑。
高雄市衛生局表示,碳酸氫銨、銨明礬等工業級添加物,含有砷、鉛等重金屬,長期食用會造成慢性中毒,引發新陳代謝障礙、中樞神經異常等疾病。
這起食安事件,是衛福部食藥署稽查全台化工原料流向時,意外發現屏東某化工原料行將工業用碳酸氫銨賣給海帶食品加工業者,循線查出潘、陳夫妻涉嫌以化工原料泡製海帶,被查獲時,潘稱食品用碳酸氫銨每袋25公斤要價500餘元,但工業用僅需300元,膨脹、軟化效果又好。
今年3月檢方搜索並聲押,但法院認為2人坦承犯行而裁定請回,檢方即刻凍結2人銀行存款920萬元後,次日再度會同衛生局突襲稽查,當場發現潘某不知悔改,仍要繼續出貨,被辦案人員攔阻並找到位在大樹區及存放化工原料的倉庫地點,檢方立即要求潘某交出存摺和出貨單、廠商名片等共4包證物。
起訴書指出,潘、陳2人自2002年起在鳳山、大樹區從事海帶食物加工廠,明知不得加未經許可添加物,竟向大寮區、鳳山、屏東市多家化工原料行,購入工業級鹼粉、礬粉、銨粉、保險粉及冰醋酸等工業級添加物,加入海帶捲、海帶結、海帶絲、海茸等食品。
檢方說,販售的化工行都要求潘某簽切結,承諾化工原料不得用於食品,且產品外包裝都印用「工業級」或「禁止使用於食品」等明顯字樣,但潘姓夫妻為了減少費用支出,仍執意使用。
2名被告先將海帶泡清水膨脹,再以工業級添加物使海帶變硬,隔天再加入鹼粉、碳酸氫銨,海茸則用冰醋酸洗掉黏液,再加入保險粉「保鮮」,完成後將黑心產品運至鳳農、高雄、大社及左營市場,賣給不知情的攤商,轉售給菜藍族進消費者肚。
檢方估計,黑心海帶帶每日銷量約1000台斥,直到2人被查獲,不法所得約8824萬至1億5500萬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