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反微調課綱情勢激化,教育部吳思華24日表示,教育部希望各界一起發揮智慧,現在是社會大眾一起決定台灣史觀的時刻,應該為台灣下一代做最明智的決定。不過,他也同時強調,103年課綱已經完備實施程序,在行政狀況下,要依法讓通過的事情繼續進行,「身為部長也沒權力停止」。

吳思華說,理解國人對部分史實、事件脈絡及國家定位都有不同觀點,教育部也希望,在對立觀點中取得最大共識,因此除了日前宣佈的教科書處理原則外,近日也請國教願規劃公開論壇,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回顧與展望台灣的歷史教育;此外,也籌劃全國高中歷史教育高峰會,邀請高中老師、大學校長、學生代表和國教願與大考中心,一起探討台灣要怎樣的歷史教育與國家共識。

對於反課綱學生指出,23日教育部舉辦課綱座談會,但部長吳思華已返國,卻未現身座談,被認為誠意不足,才決定要衝進教育部,吳思華表示,一直以來,教育部都用各種管道與學生談,當學生包圍教育部時,各級主管也「隨時準備溝通」,但「學生沒表達何時能談」,他雖然人在國外,但也密切關注。吳思華強調,座談會本來就沒有規劃他要出席,但也不代表他不重視這件事情,「現場官員發言都代表教育部,不是只有我發言才有效」。

不過,媒體質疑,教育部稱微調課綱經過「專業學術認可」,但包括政大歷史系教授薛化元等人都反對課綱,顯示學術上仍存在爭議,教育部為何不先擱置爭議?吳思華則強調,課綱已經審議完成、經過公告,出版社也已完成教科書撰寫程序,在行政狀況下,任何人要改變,都必須經過同樣程序,「否則身為部長也沒有權利停止已經通過的事情」。

此外,吳思華指出,每個歷史學者對於課綱的意見都不相同,因此這些爭議「才更有值得學習的空間」,教育部刻意把新舊教科書差異挑出來,希望建成知識庫與補充教材,讓老師上課時,能客觀讓同學明白,這些問題原本就都有不同的見解,才能讓學生成長時,更周延的去思考。他也強調,課綱問題應該要「面對爭議、理性思辯」,讓學術問題回歸校園討論,而不是形成社會對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