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塵爆已造成3人死亡,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楊育正7日表示,馬偕醫院目前收治的50名塵爆傷患中,有34人達到深度50%以上燒傷,他一直很捨不得告訴家屬,「50名傷患中,起碼有10個會再見。」
外交部7日上午頒贈「外交之友貢獻獎」給楊育正,表彰馬偕醫院在國際醫療上對外交的貢獻。楊育正會後受訪時表示,馬偕醫院包括淡水及台北2院區,截至6日共收治50名塵爆傷患,「大面積燙傷的最終死亡率我不願意講出來,50人中起碼有10個會再見,重度的34名傷患死亡率更高。」
楊育正表示,希望相關消息可由整形或醫學學會對外釋放,免得家屬質疑是醫院做得不夠好。未來家屬還要面對坎坷前途,最少6個月,從急救期開始,之後的感染期則可能出現敗血症,最後還有復健期。
針對塵爆傷患,一名不願具名的馬偕醫師指出,以馬偕醫院的開刀房來講,每天都特地調出2到3間給燒燙傷病患開刀,通常開刀房每天的科別不同,但現在不管是哪一科,一天就是1到3間給燒燙傷病人優先;此外,為了減少院內交叉感染,開刀時不相干的醫護人員也盡量少經過刀房。
這名醫師解釋,通常燒燙傷面積在40%以上就屬於高危險群病患,若50%以上的危險程度則更高,第一就是敗血症風險高,因為身體的皮膚都已經不見,傷口直接暴露在外面,病人身體內的水分會大量流出,但若給太多水又有可能引發肺水腫,進一步影響呼吸衰竭,體液很難維持恆定,所以都會觀察尿量,定期照肺部X光片。
醫師指出,事件發生後1個月內都是急性期,只要能撐過去就比較穩定;其實在燒燙傷發生的第一時間,就決定病患的病程和病情嚴重度,醫護人員只能盡量調整可逆因素,不可逆的傷害則已經造成。
(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