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催熟鳳梨吃多恐性早熟!」這類的相關訊息常可以在網路上看見,也吸引不少民眾轉貼分享,但農委會30日指出,這些訊息大多是假的,民眾卻無法分辨真假,直接將這些農產品視為拒絕往來戶。為了破除謠言,農委會的「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上線,將由超過百位的專家學者為民眾的食安問題解惑。

「激素催熟鳳梨吃多恐性早熟、香蕉使用催熟藥水,是真的嗎?」、「番茄含可致死之龍葵鹼?有影嘸!」看到好友瘋轉這些似是而非的訊息,許多人直接採拒吃的方式因應,恐間接傷害農民。農委會表示,為了讓消費者可以更直接、正確的取得農產品食安訊息,該會特別將一般民眾容易誤解的問題蒐集、分類,列出常見的食安問答,並於該會網站建立「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由超過百位的專家學者為食安問題解惑。

農委會說明,「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是該會集結所屬機關、各地試驗改良場所,超過百位專家學者的專業知識而成,目前彙整蒐集100多題包含農、林、漁、畜等產品常見的知識性與消費性問題。另外,民眾若有任何關於農產品安全的疑慮,可以利用專區上「我有話要說」的功能詢問,7個工作天就可以收到該領域專家的回覆。而消費者在專區中所查到的問題解答,也可以按下分享鍵,透過臉書等社群網路與更多朋友分享,使正確知識得以在網路中快速傳播。

由於現代社會中,民眾資訊大都來自網路,但網路上所流傳的資訊內容有許多謠傳,農委會說,以日前網友轉傳番茄含有龍葵鹼為例,其實番茄含的是生物鹼,結構與龍葵鹼不同,且生物鹼含量會隨著番茄成熟遞減,對民眾食用安全沒有影響。

農委會身為農產品主管機關,且擁有各類農作物專家,即日起將透過此專區一次說清楚,避免錯誤資訊不斷流傳,也避免造成消費者恐慌,讓許多辛勤的農民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