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戰略地位在於台灣海峽攸關日、韓兩國的生命線,因此,二戰結束後,美國有絕不讓台灣淪入不友善政權的方針。然而,如果通往日、韓的船運可以走別條路線呢?

總部設於美國馬里蘭州的「國際海上安全中心」(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Maritime Security, CIMSEC)創辦人錢尼-彼得斯(Scott Cheney-Peters)昨(25)日在該中心網頁發表了1篇〈航行於黑水溝:台灣海峽的風險〉。文中除了分析台灣海峽的地緣政治背景與風險評估外,特別之處在於指出台灣海峽的重要性被高估。

錢尼-彼得斯指出,台灣海峽常被視為連接亞洲與中東能源供給線的要命船運通路,但其重要性不應被高估,在進行相關思考時也不能單只看這個海峽。一旦這個海峽被封閉了,船隻還是可以繞行呂宋海峽,前往日、韓。

錢尼-彼得斯引述由美國海軍分析中心(formerly 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戰略研究員肯尼(Henry Kenny)1篇探討台灣海峽封鎖的報告,指出東北亞船運若避開台灣本島一定距離,延著呂宋海峽進出南海,相關的干擾將會被最小化。

分析家通常認為,台灣若落入中國之手,中國將可切斷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來威脅日本。卡普蘭(Robert Kaplan)在其《亞洲大熔爐》(Asia’s Cauldron)書中就認為,台灣的「事實獨立」(de facto independence)是保全台灣海峽通暢,確保日本貿易路線的關鍵所在。然而,錢尼-彼得斯指出,日本外交官岡崎久彥曾在2003年表示,一旦發生緊急狀況,對日本而言,唯一的安全通路是從印尼的龍目海峽,經菲律賓東岸進行船運。錢尼-彼得斯則認為,卡普蘭的說法是錯誤的,但台灣的事實獨立確實可以讓日本的船運較為節省成本。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統計,2011年約有540萬桶原油和6千萬立方尺的液態天然氣經過台灣海峽運送。而經過呂宋海峽運往日本與韓國的原油約560萬桶,液態天然氣約4兆8千萬立方尺。

錢尼-彼得斯指出,台灣海峽是1條貿易要道,也是個天險。對台灣而言,台灣海峽無可否認具有最高的價值。然而,基於呂宋海峽的替代性,台灣海峽的重要性不宜被高估。

(譯者按,呂宋海峽是介於台灣本島和呂宋島之間的海峽,這個海域又再細分為巴士海峽、巴林坦海峽和巴布煙海峽3條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