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報導新聞與國際關係為主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當地時間29日報導台灣地方大選,形容台灣國民黨遭遇壓倒性的慘敗。反對黨民進黨在包含縣市首長、議員共計11,130個職位中取得大勝,現在全台灣2千3百萬人口中,有60%由民進黨縣市長執政。

《經濟學人》在〈對國民黨的重擊──台灣國民黨在地方大選遭遇壓倒性的慘敗〉一文報導,自從蔣介石和他的勢力於1949年中國內戰結束後逃到台灣這座島嶼以來,台灣執政黨國民黨遭遇到了有史以來最慘的選舉挫敗。11月29日的選舉中,選出包含縣市首長、議員共計11,130個職位,而反對黨民進黨大勝。

這個結果打擊了國民黨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經濟關係的努力,更是對總統馬英九在政治上給予重擊,也將增加中國的憂慮,擔心民進黨可能會在2016年舉辦的總統大選中再次取得政權。

雖然有指標顯示最近幾個月馬英九和國民黨的支持度下降,但民進黨大幅擴張政治版圖,令許多觀察家感到吃驚。在台灣22席縣市長中,民進黨從原本的6席躍升,贏得13席,還包括台中──這是中台灣重要的商業樞紐,擁有超過270萬人口。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形容該黨這次選舉的勝利為史上最好的成績(她的黨於2000年到2008年取得總統職位;之後由於社會普遍對民進黨腐敗不滿以及民進黨與中國關係緊張,馬英九因此取得政權)。現在全台灣2千3百萬人口中,有60%由民進黨縣市長執政。

台北市則是寫下歷史新頁。柯文哲,知名的重傷外科醫師,以獨立參選人的資格競選,民進黨給予支持。他擊敗了國民黨的連勝文,連勝文是台灣前副總統連戰之子。這是第1次國民黨在自己陣營沒有分裂下,輸掉了台北市 (民進黨只有贏過台北市1次──20年前)。

在柯文哲贏得選舉後,馬英九宣布他的行政院長江宜樺將辭職,內閣將會重組。馬英九可能會面臨來自黨內的壓力逼迫他辭去國民黨主席。他並沒有表達任何意願要這麼做。

這次的選舉是地方大選,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在地方發展而不是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候選人訴諸選民的承諾也主要是在建設基礎建設和公共住宅。但是投票結果確實反映了對於馬英九處理經濟的廣大不滿,台灣民主基金會的蔡政文表示。

薪資多年來停滯不漲,而大家普遍相信,只有台灣企業菁英收割和中國更緊密連繫所帶來的經濟成果 (馬英九已經和中國簽訂了21項協定,包含了在2010年奠基的自由貿易協定(譯註:也就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這樣的觀點在台灣年輕人間特別流行,他們是今年春天佔領立法院超過3個星期的前鋒。馬政府無能避免一連串的食安醜聞也讓許多人失望。

雖然對中國友善的馬英九仍然掌握權力、他的政黨依然掌握立法院,中國將會感到不安。中國將更無法被說服,在2016年任期結束以前,馬英九還擁有足夠的政治力量去推動加強兩岸連繫的政策。

台灣與中國原本討論要在雙方的領土上互設代表辦事處,也談及要讓兩岸經貿更加自由化。民進黨得到加強的民意基礎,可能會使得一些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對於支持這些兩岸計畫不那麼熱中(2016年年初他們也要面臨立法委員大選)。未來的一年(2015)對於台灣政治來說,將會是情勢緊張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