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區新建案的公設比節節攀升,根據最新統計,在台北市購屋者,平均有3成4費用是用來購買公共設施。對此,內政部長陳威仁今(24)天表示,政府目前無修法打算,等到房地產低迷的時候,大家付不起太高的總價,一般來說,建商就會試圖減少設備,推出「比較陽春」的建案。

蘋果日報今天報導,根據統計,近來都會區新建案公共設施的比例不斷增加,2005年台北市、新北市新大樓平均公設比28.8%、25.5%,至本月為止,平均公設比各增加至34.5%及31.6%。 等於是在台北市買1000萬元的房子,有345萬元是用來買公設。

對此,內政部長陳威仁今天受訪表示,公設比高有幾個原因。除了因為營建署針對公共安全,增訂防火空間、避難設備等要求外,建商為提高房屋品質,特別設置管理中心、交誼廳、健身房、游泳池等空間,都會計入房屋總坪數,造成公設比偏高。

對於外界呼籲內政部修法提高容積比例或明文禁止公設納入坪數計算,陳威仁則表示,容積比例並不會影響到公設比例,目前內政部希望在房屋交易時,建商能把公設項目、計算面積都完整呈現給消費者,促進公平交易,這是第一步。至於要降低公設比,主要須考量安全及房屋品質。

他認為,等到房地產低迷的時候,大家付不起太高的總價,一般來說,建商就會試圖減少設備,推出「比較陽春」的建案。也就是說,降低公設比有待市場機制的調節,內政部目前沒有修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