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9)天舉辦「食用油把關及風險控管」記者會,對於全統香豬油檢驗合格,院長陳為堅表示,有害物質有很多種,在分析包括胡信德、郭烈成等工廠的原料油成分以前,不知道要驗什麼,當然就驗不出來。他認為,昨天食藥署對於全統香豬油的這項檢驗「不是重點」。

衛福部食藥署昨天公布黑心油品的檢驗結果,其中,作為成品販賣的全統香豬油竟然通過檢驗,而作為原料的回收廢油,3件中有2件被驗出致癌物苯芘超標至少2倍。該合格結果遭外界批評抽樣不全面,誤導民眾,甚至是為廠商背書。

對此,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表示,這次食藥署所作的檢驗是針對「常規」可能出錯的標準進行檢驗,但是,強冠是惡性違規,已超出常規標準。例行檢查可能沒測出來,但不代表政府需要等到成分搞清楚才去處理。他舉例,當發現有產品過期,政府就要勒令廠商停賣,就算平常檢驗都合格,難道也要等到驗出微生物才讓他下架嗎?

陳為堅強調,只要有適當風險,就不應該讓它存在。況且有害物質有很多種,在取得包括胡信德、郭烈成等原料油的成分以前,若不知道要驗什麼,當然就驗不出來。

陳認為,昨天這項檢驗「不是重點」。既然業者已違規,政府應該先搞清楚哪些產品要下架,就趕快下架。詳細的檢驗很花時間可以事後再做,作為加重業者刑罰的依據。

陳為堅也說,食品安全不是衛生福利部單一部門可以管控的問題,政府應採取「聯合查緝」。否則檢方可能不了解採樣需求,或者衛生部門會因為沒有權限,而查緝不完整。

台大公衛學院副教授吳焜裕指出,政府號稱列管8百種物質,但現在台灣流竄的化學品有7萬種,從2008年的三聚氰胺、塑化劑、瘦肉精到現在餿水油都沒有被列管。此外,要去證明這些物質有害人體也很難,因為會致癌也是10、20年的事,最終民眾和下游廠商成為受害者。

吳焜裕強調,政府應利用食品風險治理,建構主動食安預防機制,針對食品從原料生產到餐桌的安全評估分析。然而風險評估費時,在緊急狀況下,政府要採取的是預警機制,進行產品下架回收,而不是去檢測評估。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家揚則認為,檢測是不可或缺的管制機制,但並非萬靈丹,政府除了依賴廠商自主管理外,也須加強無預警稽查。

陳家揚也指出,台灣目前供應商大型化、集中化的情況,由於ISO、GMP等認證非常花錢、花時間,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小企業玩不下去,只能退場,最後剩下大廠,導致一家出事、下游牽涉廠商高達上百家。

另外,台大公衛學院副教授、心理健康行動聯盟召集人張玨呼籲,劣質豬油事件爆發後,政府出來公布很多資訊,卻沒有去處理民眾的恐慌和憤怒。她建議,任何事件發生後,政府除了關注身體健康同時,也要兼顧民眾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