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一份檔案顯示,二戰末期日本遭美軍空襲後,官方曾詳細記錄全國至少29個行政區民眾,不滿政府的情緒及言論,並向上彙報,部分檢察長對此下令,「對失敗主義的言行加強管制」;由此可知,日本司法部門曾以維護治安之名,行監控民眾之實。

日本國家級檔案館「國立公文書館」,保存一份二戰末期都、道、府、縣(日本行政區劃分方式)檢察長提交給司法大臣的報告資料。報告中記錄遭美軍空襲後的輿情,其中,有15個地區檢察長表示,民眾廣泛厭戰、對軍方不滿,各種流言蜚語不斷出現。

檔案指出,「各地檢察官反映,民眾對於日本無法反擊美軍,保持著『該來的還是來了』看破世事的冷靜態度;甚至出現『軍方戰鬥意志弱,不值得信賴』言論,社會中蔓延各式厭戰情緒。」除此,報告中也記錄左派主義者、朝鮮半島人士及基督教徒的動向。

檔案說,美軍在日投下原子彈3天後,長崎、神戶與熊本地區檢察長完成一份詳盡報告,並指出「民眾已知道原爆慘禍,民心正在動搖。」檔案也指出,戰爭結束後,美軍向醫院空投食物與牛奶,由於是藉降落傘空投,許多人都擔心,「原子彈是不是又來了?」

小樽商科大學研究日本近代史的教授狄野富士夫表示,「這份檔案絕非由基層員警或憲兵決定執行,而是由司法部門指示,再經由雙方共同討論、彙整,才能做出完整報告。」

檔案在戰後由盟軍接收,1974年時歸還日本。長期研究戰爭資料的愛知縣「春日井的戰爭記錄會」成員金子力對此直言,「從檔案可知,當時政府並沒有把民眾當成保護的對象,而是將他們視為監視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