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制政權從來不是和平使者。中共建政以後,與數十個國家之間發生過戰爭和武裝衝突,如作為國共內戰的延續的金門諸島之戰、對陣整個聯合國軍的韓戰、與蘇俄在珍寶島的邊境衝突、中印之戰、中越之戰等。最近二十年,東亞安享太平,中共卻仍然擴軍備戰。在二零一四年春中國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二零一四年國防預算較上年提高百分之十二點二,達到約八千零八十二億元人民幣(約合一千三百二十億美元)。其軍費僅次於美國而躍居世界第二。對於北京近年來持續以兩位數的增長率提升軍費,西方各國均表示高度關注,首當其衝的臺灣偏偏對此熟視無睹。

在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這樣一句話:「統籌推進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準備。」此前,習近平在視察軍隊時反復強調,所謂「建軍核心「就是「能打仗,打勝仗」,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就是習近平「最高指示」的注腳。因而,一向親北京的新加坡《聯合早報》亦引述學者觀點將其解讀為:「這等於是在發出備戰信號。」那麼,中共的槍口和刀鋒究竟指向誰呢?中共看上去兵強馬壯,但其軍力尚不足以與美國及整個西方世界抗衡,即便實行聯俄抗美的外交政策,但中俄彼此之間並不信任,很難形成挑戰美國的合力。

中國眼中的首要「敵人」,是近代以來與中國有「世仇」的日本。習近平執政之後,中日關係跌入兩國建交三十年來從所未有之低谷,甚至可以說是「冰凍狀態」。 中日關係緊繃,首先是習近平刻意挑釁,如強化釣魚島爭端、單方面劃設東海航空識別區、為靖國神社事件對日本口誅筆伐、統籌數十名駐外大使在當地媒體發表攻擊日本的文章等。習近平企圖利用國內日漸升溫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力量打壓日本,若日本乖乖馴服,則中國成為亞洲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進而與美國平分太平洋——習近平此前洋洋得意地對美方說,「太平洋之大,足以容納下中美兩個大國」,完全視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為無物。

其次,中日關係緊繃,也跟作風強勢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關。安倍晉三以超高民意支持度「回爐」任首相,不願繼續對中國妥協和退讓,與中國展開針鋒相對的外交戰,並提升日本的自衛能力。習近平碰到釘子之後,更是惱羞成怒,縱容一班鷹派將領在媒體上對日本喊打喊殺。在中日甲午海戰爆發一百二十周年之際,兩國發生「第二次甲午海戰」的民間輿論愈演愈烈。不過,由於日本的背後站著美國,對日動武也就是對美動武,習近平未必敢輕易啟動戰端。

中共的槍口和刀鋒所指,第二個目標就是臺灣。馬英九上臺以來,兩岸關係表面上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之佳境,實際上這是一種虛假的、紙糊的和平。中共佈置在東南沿海的對準臺灣的導彈,其數量不降反升,即為最明顯的例子。習近平不滿足於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形成的密不可分的兩岸經貿關係(兩岸經貿的狂飆突進,肇始與一九八九年「六四」屠殺之後,西方國家紛紛對華實施經濟制裁,台商乘虛而入,賺取黑心錢,這一原罪「遺禍」至今,臺灣產業外移,內部被掏空,亦自食其果),而要在政治上有所突破,比如兩岸簽署政治性的「和平協定」,使此協定成為中國國內法的一部分,一旦臺灣日後出現分離傾向,則以「反分裂法」和「和平協議」兩大法寶來制裁。制裁的方式,最後的殺手鐧就是動武。

中國的對台政策,經濟—政治—軍事,三者層層推進、環環相扣。遺憾的是,臺灣社會對中國喪失了應有的警惕性,上個世紀兩度「國共合作」均破局、被共產黨奪取中國大陸政權而敗退臺灣的國民黨,正在第三次重蹈覆轍,為了維持其權力和既得利益,國民黨甚至甘願做中共在臺灣的代理人,只要有回扣可拿就心滿意足了。

和平似乎是一個美不勝收的詞彙。然而,以現代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中得到普遍認可的「民主和平論」分析當下的兩岸關係,就會知道此一常識: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之間達成長期和平的先例。中國與臺灣的關係,絕對不可能成為這一準則的「例外」。

一七九五年,德國哲學家康德寫下《論永久和平》的論文,提出「民主和平論」的概念。康德的理論主張,如果所有國家都是共和國,戰爭便永遠不會出現,因為先行的侵犯永遠都不會產生。而現代的「民主和平論」則是依據經驗的觀察,認為民主國家之間很少或從來不會發生戰爭,絕多多數戰爭都是在獨裁國家之間或獨裁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發生的。

美國學者魯道夫•拉梅爾是在早期研究並重視這個主題的學者之一,他寫過關於該理論的大量著作。「民主和平論」根基於理想主義和古 典自由主義的傳統,與之前支配學界的現實主義完全相反。近半個世紀以來,「民主和平論」被廣泛接受,在一些民主國家對政策制定有相當影響。

舉例而言,美國的兩大政黨都支持「民主和平論」。民主黨總統比爾•克林頓說:「保持我們國家安全並維持長久和平的最好方法便是支持其他地區的民主發展。民主國家之間不會互相爭戰。」共和黨總統喬治•沃克•布希說:「我這麼強烈支持民主的原因,正是因為民主國家之間不會互相交戰。」已被美國國會通過的《促進民主法案》(Advance Democracy Act)指出:「民主國家之間的戰爭是非常少見的,而非民主國家之間的戰爭則相當的常見,已經有將近一億七千萬人因為極權政府的政策而失去了生命。」以促進民主來保障世界和平,成為美國外交政策中的重要一翼。

「民主和平論」也是建立歐盟的思想基礎之一。曾擔任末代港督及歐盟高級專員的英國政治家彭定康說:「由於歐盟成立的原因之一便是為了保護自由的價值,所以我們表達這種立場是一點也不會令人吃驚的。同時這也是出自合理的戰略原因。自由的社會通常不會互相爭戰、也不會選擇做一個壞鄰居。」歐盟的一份名為「一個安全的歐洲在一個更好的世界裡」的戰略安全報告亦指出:「對我們的安全最好的保障便是一個皆由制度良好的民主國家治理的世界。」 所以,民主的臺灣與獨裁的中國之間不可能簽署一份具有實質意義的「和平協定」(獨裁國家從來不遵守任何協議和契約),由「兩岸跨海政商集團」一手打造的 「虛假和平」不是兩岸民眾的真正福音。

作者:余杰(中國旅美獨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