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T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8日共同發表的2014年有關獲得飲用水和衛生設施進展的更新報告指出,全球在使更多人獲得改良的乾淨飲用水源和衛生設施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但報告顯示,所取得的進展因地域、社會文化和經濟水準不同而獲得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的差異迥然。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8日報導,報告指出,自1990年以來,全球近20億人獲得了經改良的衛生設施,有23億人獲得了改良的飲用水源,但在這些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仍不均衡,弱勢和邊緣化群體仍然遙遙落後。報告呼籲國際社會採取具體行動,針對還沒有獲得基本衛生設施的弱勢群體,使他們能夠早日獲得水和衛生方面的基本服務。

  

報告統計,世界上仍然有7億人得不到乾淨飲用水,其中幾乎一半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全球有25億人缺乏改善的衛生設施,其中10億人仍然在露天排便。絕大多數缺乏經改良的衛生設施的人是居住在鄉村地區的貧困人口,鄉村衛生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主要使富人受益,這樣就加劇了不平等現象。

  

報告統計資料表明,截止2012年,全球89%的人口能夠喝上經過改良的飲用水源,比1990年增加了13個百分點,全球64%的人能夠使用改良的衛生設施,比1990年上升了15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總體來講,城市水和衛生條件比鄉村要好,但這種差距正在減少。在1990年,城市居民中有76%的人口能夠獲得改善過的衛生設施,而在農村地區,這一比例僅為28%;在2012年,城鄉比例分別上升為80%和47%。

在飲用水方面,1990年城市地區有95%的人能夠喝到乾淨的飲用水,而這一數位在農村地區僅為62%;到2012年,城鄉比例分別上升為96%和82%.

  

改良的飲用水源是從建築方面著手,可使飲用水得到充分保護,不受外界污染,特別是不受排泄物污染的水源。改良的衛生設施包括避免人類接觸其排泄物的衛生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