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除讓全球暖化加劇外,科學家最新研究也發現,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將嚴重損害人類主食稻米及小麥等穀物的營養價值。研究顯示,小麥及稻米的鋅、鐵及蛋白質含量到2050年時,將減少多達10%;鋅及鐵攝取不足,可能更難抵抗瘧疾、肺炎,對於貧血及產婦死亡也有關。

根據BBC引述《自然》期刊(Nature)研究結果報導,日本、澳洲及美國進行的實驗顯示,科學家預期在目前的氣候條件下,到本世紀中,包括小麥及水稻等穀類農作物,將失去高達10%的養分。而多進食也不是解決辦法,因為許多地區飲食選擇有限,且多吃也會攝取更多熱量,導致肥胖及其他疾病。

該報告指出,研究人員在全球7處田野,檢測種植於開放空間6種作物的41品種,並將這些作物暴露在高濃度的二氧化碳中。科學家發現,實驗中小麥的鋅、鐵及蛋白質含量,分別比正常二氧化碳濃度地區的小麥減少9.3%、5.1%及6.3%;稻米方面則分別減少3.3%、5.2%與7.8%。

據BBC報導,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們表示,穀物營養下降的情況,擁有大量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將首當其衝;全球溫度升高,對食物產量及質量也會帶來負面影響,科學家估計往後40年,為滿足人類需求,全球食物產量需增加1倍,依目前情況而言,可能有困難。

目前,全球約有20億人口透過稻米、小麥等穀物攝取鋅和鐵,這項研究報告也揭示,穀物營養價值下降,最直接影響的還是人類的健康。鋅攝取不足會影響免疫系統,對於瘧疾、肺炎等疾病更難抵抗;缺鐵則會導致貧血及智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