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質疑中朝經貿的「實際總管」張成澤被處決,意味著朝鮮中國的不滿,並質疑此舉將影響中朝經濟合作。中共黨報《環球時報》今(19)日發表社評指出,朝鮮批張成澤未必是對中國指桑罵槐,並稱為讓張成澤受朝鮮社會批判,朝鮮可能顧不及中朝關係的細節。

朝鮮官媒日前報導指出,張成澤遭指控出賣國家資源、混亂國家財政體系,並批評其「隨意」賤價出售煤炭,以及羅先經貿特區3個碼頭的建設權與50年的使用權。《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師和外交官意見表示,朝鮮官媒指控張成澤的內容,可能會讓中國領導人感到擔憂。

但中共黨報《環球時報》社評分析指出,朝鮮此舉可能並非出於本意。因為對於朝鮮來說,在處決張成澤前後的首要大事,就是盡可能公布他的多項罪名,將他徹底鬥倒批臭。社評並稱,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傷及中國對朝鮮的感情,也只是朝鮮處理張成澤事件所連帶的池魚之殃。

社評引述中國網路對此事的質疑表示,有意見指出,張成澤自金正恩之父金正日時代就是朝鮮對中國的「實際總負責人」,因此朝鮮此舉是針對中國,將會影響2國經濟合作。另外,網路意見也提到,張成澤讓親信賣掉煤炭等資源,以及出賣羅先經貿區的建設權與使用權等,買方雖未被點名,但「一看便知道是中國」。

社評中語帶強硬的表示,在涉及中國利益時,與朝鮮交涉「不能太客氣,不能求它哄它」。如果朝鮮在羅先港租借協議或2國合作項目上,出現任何毀約跡象,中國態度一定要堅決,中國如今已接受不了朝鮮因任何原因對中國出爾反爾。

《華爾街日報》報導引述中國國際關係專家意見指出,即便朝鮮將繼續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但中國投資者已經失去張成澤這位可信任的伙伴,且張成澤的許多下屬將被替換,未來可能需要與朝鮮的新團隊打交道。

報導指出,一位參與對朝貿易的中國商人表示,他們尚未聽聞張成澤被處決的消息,為任何中資公司帶來負面影響;但一些商人也表示,這些消息也讓他們有些擔憂,尤其是關於羅先經貿特區相關的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