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報導指稱國內市售乳品含有動物用禁藥,引起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不安。衛生福利部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今(21)日表示,周刊所採用的檢驗方法為「定性不定量」,但以塑化劑為例,乳品可能因環境或包裝間接污染而檢出微量塑化劑,因此定有限量標準,驗出不一定違法。她強調,過去抽驗的84件乳品皆未超標,已發文要求周刊提供檢驗方法、數據等資料以供釐清。
姜郁美指出,食藥署每年針對市售乳品進行後市場監測,檢驗項目包含氯黴素、硝基呋喃、磺胺劑quinlone 類、抗生素殘留及內醯胺共5類81品項。同時,該署也訂有塑化劑的限量標準,過去抽驗市售乳品及發酵乳等84件樣品,塑化劑的測量平均值介於未檢出至0.056 ppm,皆符合標準。
至於抽驗疑似有問題的乳品,姜郁美說,9款乳品皆已送驗,明天81種動物用藥、塑化劑檢驗結果就可出爐,雌激素等300多種物質,則預計25日公布。另外,由於代謝物質數量龐大,也並非一般會檢驗的項目,因此需要大概1週時間才能有結果。
姜郁美說,周刊的報導引發民眾對乳品的憂慮,目前食藥署對於該報導持「保留」態度,必須等周刊提供檢驗相關資料才能判定這份檢驗報告是否有疑慮,否則不會將9款乳品下架。
她補充,若報導內容不符合真實,將先採取道德勸說的方式,雖然食品衛生管理法並未對此有所規範,但也不排除以公平交易法或消保法等相關規定來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