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政爭以來,民進黨內部也出現檢討聲音,面對是否把一手好牌給打壞的質疑?曾從事民進黨內工作,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張國城今(17)日接受新頭殼「星期話題」節目專訪時提到,倒閣等政治行動,等於是打「回頭仗」,起不了作用。他認為,杯葛江宜樺報告的意義不大,不如讓他上台,認真質詢。

張國城指出,台灣不是內閣制,不管是倒閣、不信任案、解散國會,這些內閣制裡的政治行動,在台灣都起不了作用。即使倒閣成功,也都無從改變執政黨是國民黨的事實。反而是貨品貿易協議或兩岸和平協議,目前都在積極準備簽定的狀態,民進黨應在協議目已成舟之前盡力監督,努力引起社會關注。與其把政治時間與實力傾注在倒閣、罷免上,不如要求執政當局,直接明確地將這些問題向社會大眾交代。

關於綠營6度阻擋行政院長江宜樺進行施政報告,張國城表示,杯葛已沒有太大必要堅持。張國城也說,不管施政報告是否完成,都不影響行政院的施政,甚至對政府正當性、政策是否推動、預算是否執行都毫無影響。他說,與其花時間圍堵江宜樺,不如要他上台,仔細詢問江宜樺對現在台灣重要政治與經濟問題,以及和平協議與貨貿協議的態度看法,讓社會大眾公評。

至於民進黨倒閣失利後還能做什麼?張國城認為,「回到選區、回到社會、回到人民」這三項作為,至少應和倒閣行動等量齊觀。張國城指出,民進黨首要應把自己定位於「洞見觀瞻的公民團體或社會團體」,所有從政公職人員應利用機會,由下而上、由基層到中央,努力回自己選區扎根,喚醒較少注意台灣困境和議題的年輕人或少關心政治的選民。這比起在立院倒閣來的更有意義。

至於是否贊成民進黨下一步提出對總統的罷免案?張國城認為,基本上罷免也不會過,重點在於提案過程是否可利用機會進行社會教育的功能。張國城表示,若要進行罷免或彈劾,應先從地方的基層公職做起,如針對涉貪舞弊等不理想的鄉鎮民意代表,才真正發揮台灣公民力量。否則罷免案不斷失敗,反而對支持者信心造成影響。

另外,對於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自2012年以來的領導,民進黨是否有在2016總統大選重返執政的氣勢?張國城認為,目前談執政還是比較遙遠。首先,考量民進黨是否從敗選進行檢討或改革?策略或人才是否精進?以及考慮民進黨對手,國民黨的黨產和傳統優勢是否削弱?中國共產黨對民進黨是否比較友善?這些問題目前看來還是此消彼長,談執政還太遙遠。

針對目前民進黨內部問題,張國誠認為,民進黨恐怕在人才上出現斷層。他也說,黨內人才應源源不絕,分佈各方,但台灣不僅領導人,連總召都是同一個人,主席也是輪來輪去。張國誠以手機作類比,若一公司永遠只推出那幾款手機,則該公司的股價將可想而知,民進黨應檢討是否已走上同樣的道路。

張國誠也說,加上選舉制度的改變,如立委減半、縣市合併等,讓民進黨在人才培養和決策品質上變得更不利。他也說,對環境變化是否能「靈活機動調整」,也是民進黨應考慮問題。

另外,經歷綠營倒閣失敗,馬政府未來施政是否會比以前順利?張國城認為,民進黨的倒閣案反讓國民黨更團結,改為一致向外,回復到藍綠對立的態勢。未來兩年對總統馬英九而言,將是「歡樂假期」,首先,馬英九沒有連任壓力;況且,任內只剩明年7合1選舉,一次解決,國民黨有別以往年年選舉,天天考試的景況。

對於外界將蔡英文與蘇貞昌喻為民進黨內的兩顆太陽,蔡、蘇2人是否應在2014共同角逐民進黨主席?張國城認為,兩顆太陽應該一起攜手,面對相對團結的國民黨。且2人競爭,不管誰勝誰敗,恐怕要解決的問題都不會少,對民進黨2016再戰局勢也不會太有利。張國城預測,明年的7合1選舉民進黨可能小輸,但是否會因換黨主席,就有更大能力迎接2016挑戰,恐怕也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