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將於下週四(15日)舉辦第3場中國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主題是「如何因應中國因素在台灣」,除了邀請藍綠執政時期曾擔任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與會外,也邀請香港民運人士劉家儀,盼藉由香港經驗來觀察、討論台灣的中國因素。
全站首選:罷免失敗「天發出怪聲」矢板明夫:我不相信選民認為這些立委合格
第3場的華山會議將於8月15日舉行,主題是「如何因應中國因素在台灣」,由中常委游錫堃主持。洪財隆表示,除了民調中心主任吳祥榮會報告外,還有5位引言人,分別是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前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香港民運人士劉家儀、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及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守護台灣民主平台成員張谷銘等人。
洪財隆指出,中國影響力登堂入室到台灣,已經介入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各層面。台灣是個開放的社會,在面臨崛起中的大國,且這是個宣稱對台擁有主權、將台灣視為她的一省,如何面對中國因素在台灣,是民進黨所不可避免的議題。
洪財隆表示,在媒體層面也值得重視,因為中國的因素不僅透過港資、中資影響台灣報社的新聞處理,甚至也進入台灣的編輯台了。總之,就是要處理一個開放的台灣,如何面對一個對你具有毫不掩飾的兼併企圖,但雙方的經貿與社會交流卻又日益密切。
洪財隆也指出,尤其是近年來公民運動風起雲湧,而面對中國因素時,有威脅、但也有機會,不是非黑即白的議題,也非政黨所能單獨面對;因此,政黨如何維持跟公民團體的合作,或吸納他們的意見與主張,適度並肩合作。
第4場8月29日的擴大會議,洪財隆表示,將由前主席蔡英文主持,主題是「兩岸公民社會如何交流」,目前規劃的引言人包括清華大學客座教授王丹、清大教授吳介民、華人民主書院執行長王興中等人。至於第5場擴大會議,主持人是謝長廷,主題是「如何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第6場的主持人,則是台南市長賴清德,主題是「對中國民主化的策略」。
洪財隆表示,5月9日第1次中國事務委員會曾決議要擴大參與,因此,也規劃了9場擴大會議。因此,9月12日,第3次中國事務委員會,將針對前面4場擴大會議的討論成果進行討論。此外,這次主題也將討論兩岸的社會領域。而11月初的第4次中國事務委員會,則將從國安、外交層面切入中國政策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