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日社會運動遍地開花,卻也有許多民眾在抗爭現場遭到逮捕、移送,為了幫助這些熱情參與社運的民眾免遭公權力侵害,余宗鳴、周宇修2位律師發起「社運義務律師團」,目前已經有百餘名律師加入。周宇修今(8)日說,希望能藉由這個義務律師團,幫助參與社運的弱勢者,他還構想,未來律師團甚至可在抗議現場第一線「盯場」,幫助民眾據理力爭,抵抗不合法的逮捕、驅離行為。

義務辯護律師團成員周宇修今天下午接受新頭殼《星期話題》節目專訪,暢談發起公益律師團的緣起,他笑說,其實原本只是和大學同學余宗鳴律師在聊天時慢慢發想,再靠著自己的人脈、網路來推廣,沒想到可以招募到100多人,「有些人我甚至還沒見過面」,他對這些迴響感到感謝。

周宇修說,自己曾多次參與社會運動,且在學生時代就在司改會服務過,也處理過許多公益案件,讓自己印象深刻,因此,他自從踏入社會後,就希望幫助一些弱勢的人,再加上2008年前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在圓山一帶爆發抗爭事件時,許多抗議民眾遭警察逮捕,讓他發現,其實在號稱民主法治的台灣,仍有很多不當執法的情形,加上這幾年來社運剛好開始蓬勃發展,自己也開始執業,因此和余宗鳴討論之後,決定付諸行動,成立「社運義務律師團」。

周宇修說,由於律師團成軍時間尚短,未來對於營運的初步想法,是幫助社會上較弱勢、經濟能力較差的族群,以及扮演社會運動中警民衝突時,民眾遭警察逮捕時所需的法律顧問。此外,由於公益律師團主張不收費,因此周宇修說,參加律師團的律師,都是以幫助民眾的一股熱血加入,因此目前成本都是由個別律師自行負擔。

周宇修也提到,通常律師都是在委託人遇到問題後,才來幫忙打官司,例如簽訂合約後因為意義不清而發生糾紛,才會請律師來解決,「但我覺得可以把這部分拉到前面」,如果律師能在雙方簽約時提供諮詢,將合約定詳細就可以省去糾紛;「在社運也是一樣」,如果律師能在陳情抗議的場合,可能就能幫助民眾據理力爭,抵抗不合法的逮捕、驅離行為。

談到律師團未來的走向,周宇修認為,目前NGO給予的協助相當充足,像提供硬體資源、聯絡幫助等「後勤支援」,對「前線」的律師非常有幫助,「很感謝NGO的協助分工」;他也提到全台灣6成以上的律師都在台北都會區,但其他縣市在社會運動上也會有需要幫助的案子,「像在大埔案就發現在地律師不足」,希望未來有更多在地律師可以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