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寶山水庫湖畔的筍農黃永昌今(20)早在自家竹園發現「筍姑」出來了!黃永昌說,在這個時節,新竹有些小學或幼稚園老師都會帶著小朋友到他的竹園,拜託他捉筍姑給小朋友們欣賞,這種校外教學很有趣,讓小朋友也能跟他們的父母親一樣,看到幾將消失的童趣 。

筍姑是台灣最大的象鼻蟲,體長 15-20 mm,口吻尖長,末端黑色,體表光滑橙褐色,前胸背板後緣有一枚黑色葉斑,翅鞘具溝槽呈縱向條紋,各腳關節黑色,雌蟲腹端較尖窄,產卵時會以口吻挖掘筍尖成縱孔,然後將卵產於其內。

黃永昌表示,筍姑的幼蟲(許多客家人稱「筍笨」)取食筍之最尖端部,然後啃斷尖端部掉到土裡,變成若蟲,與獨角仙的若蟲類似。它在土中結蛹一段時間後,再破蛹而成為筍姑成蟲,再啃咬較嫩的竹莖吸食汁液並下蛋,成為其生態循環。

早年客家人說筍姑有2種,要分辨就看背部黑斑,較圓的叫「笠帽」,帶尖的叫「雨傘」,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竹林內,成蟲出現於4至12月,以這個季節最多,但現在因為農藥或體型較大、繁殖不易等因素,已經變成稀有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