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寶畫作清明上河圖,歷經「四次出宮、五次入宮」的坎坷身世,現今終於收藏在北京故宮。朝日新聞國際編輯部副部長野島剛在研究清明上河圖之後,發現從畫家到畫作本身,竟然充滿謎題。為此,他將研究成果出版成書,成為了解清明上河圖的一本很重要的入門書。

出版過《兩個故宮的離合》一書的作者野島剛,再度出版《謎樣的清明上河圖》,為關心這幅畫作的讀者,提出許多有趣的謎題和猜想。野島剛今(17)天接受新頭殼訪問時表示,目前的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在北京。除了真跡之外,也有許多具有藝術價值的仿本,單單在日本就有10幅收藏在博物館中,英國倫敦和美國等地也都有。有人估計,總共超過50幅以上的清明上河圖。

他表示,當初這幅真跡,是跟隨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送給弟弟溥傑之後,一起到了東北的滿州國,被堆放在倉庫裡。在滿州國也滅亡之後,這幅畫也消失了五年。一直到中共建國之後,一位書畫專家在倉庫裡看到,發掘出來。後來並被送到北京故宮珍藏至今。

至於台灣故宮也收藏一幅清明上河圖,野島剛表示,到了清朝,乾隆皇帝聽說有清明上河圖,卻從來沒看過,因此找了五位宮廷畫家共同創作,台灣收藏的就是這幅。在兩岸對立的五六十年代,台灣有些學者提出看法,認為比較起來,台北比北京有正統性,野島說,但後來經過專家鑑定,由於年代不一樣,最早的原始畫作的重要性當然是無可比擬的。

野島也認為,如果當初溥儀沒有將清明上河圖帶往東北,而是留在北京紫禁城,則這幅原作也可能跟隨蔣介石一同來台灣。

野島表示,他當初所以要寫這本書,是因為清明上河圖有太多的謎。其中畫家張擇端這個人本身就是個謎。一方面張不是宮廷畫家,而且除了清明上河圖之外,也沒有留下其它的畫作,有人甚至懷疑到底有沒有這個人。而畫作本身更有許多的謎,所以他才一一研究,寫這本書。

對於清明上河圖,他說,它是所謂的長卷圖,長528公分,高25公分。畫中人物超過550人,甚至有人說8百人;而且還有超過50幾隻動物,有馬、羊等等。當時人民的穿著、頭髮等等,也都在畫作中鉅細靡遺的被呈現。

「比如說,畫中有一座很有名的虹橋,上面有許多擺攤子,很像台灣的夜市一樣,可以了解當時的商業情況。而且該橋的建築也很有意思,他請教建築專家,發現這位畫家所畫的虹橋,十分正確,符合建築結構和力學,可見北宋當時的建築水平。」

他指出,從畫中呈現的餐廳可以發現,蓋得都很漂亮,一樓、二樓、三樓。裡面有許多人在裡面坐著、抬東西、或提供服務,就像台北中山北路上的飯店一樣,甚至比現在的餐廳還豪華。原因是當時的開封,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市。

他舉「孫羊正店」為例,所謂正店,在當時朝廷只允許48家餐廳可以用正店為名,所以可稱是當時一流的飯店。由於北宋當時流行吃羊肉,羊肉被列為最高級的肉類食品,因此只要是大餐廳一定有準備羊肉。野島為了瞭解這個文化,還特地到中國開封的街上喝羊肉湯,肉鮮湯美。他說,台灣也有羊肉爐,他也非常喜歡。

不過,畫中雖然有餐廳,也有人在裡面出出入入,但奇特的是,桌上卻沒看到任何的餐點。野島剛說,這也是一個謎。有的人認為,張澤端畫到最後已經覺得很累很煩了,所以就沒有畫食物。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時候的事,而清明節又稱寒食節,這幾天是不炊煮的。

雖然清明上河圖現在被列為中國最重要的國寶之一,但在北宋徽宗時期並沒有被列入宣和畫譜之中。野島剛說,一個可能是因為張澤端並非宮廷畫家,二則當時流行空靈的山水畫,這種寫實的畫作只能是非主流,因此未被選中。

「不過這幅畫作畢竟還是畫得太好了」野島剛說,歷代共經過30多人的手上被收藏,只不過下場通常不怎麼好,例如溥儀亡了兩個國(滿清和滿州國),有的大官也遭到滿門抄斬的命運,令人噓唏不已。

(影片說明:出版過《兩個故宮的離合》這本書的作者野島剛,再度出版《謎樣的清明上河圖》,為關心這幅畫作的讀者,提出許多有趣的謎題和猜想。影片為他接受新頭殼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