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聲援緬甸組織(Burma campaign UK)、國際人權聯盟(FIDH)、台灣自由緬甸網絡(TFBN)等23個國際人權組織 6日發出聯合聲明,針對緬甸若開邦(Rakhine State)境內今年 6月之後當地佛教徒和未獲緬甸國籍的當地穆斯林羅興亞社群間的暴力衝突,造成許多民眾受害,但提供人道救援的相關工作,目前已因資金短缺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難民的安置,國際人權組織因此共同表達深切的關注。

根據這項聲明,此人道救援計畫需要美金3,250萬元(約合台幣9.52億元),扣除捐款者救援與聯合國中央緊急應對基金(UN’s Central Emergency Response Fund)提供的資金,資金缺口尚須台幣3.75億元左右。

聲明表示,資金缺口使得羅興亞難民營的嚴峻現況無法令人接受。難民營過量擁擠、兒童營養不良的程度已超過緊急標準,飲水及衛生設備完全不合格,而且難民營內幾乎談不上教育的提供。

目前緬甸政府實施種族隔離政策,將羅興亞社群隔離在若開邦首府實兌(Sittwe)。許多組織因為擔心遭受成為緬甸政府種族隔離政策幫兇的指控,而對援助難民營有所遲疑。國際人權相關組織理解援助國與其他人道救援組織對此道德兩難的考量,但仍共同認為,目前對羅興亞難民營的人道援助已是刻不容緩,任何能夠即刻改善羅興亞難民營的行動都應第一時間立刻進行。

國際人權組織最後呼籲,所有捐助者共同響應積極倡議,致力要求緬甸政府務必終止種族隔離政策,並應著手設計讓羅興亞社群「回家之路」(road map)計畫,以全盤規劃和解措施、返家安置和重建家園,使羅興亞社群能重新融入若開邦實兌市的社會。

緬甸是個多元民族,國內大約有100 個以上的少數民族,但若開邦信奉伊斯蘭教的族群─羅興亞人的語言及宗教比較接近孟加拉,多數緬甸人稱羅興亞人是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緬甸政府並在1982年宣佈羅興亞人並非國民;因此,他們在緬甸沒有公民身分和權利。

聯合國難民署一直關注無國籍者的權利,羅興亞人主要生活在緬甸若開邦、孟加拉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現時約有80萬羅興亞人住在若開邦,另外,約100萬羅興亞人在其他國家尋求庇護,少量難民在孟加拉的難民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