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教育部近期推動12年國教的政策,國教行動聯盟今天質疑其相關研究缺乏客觀性及學理依據,且決策過程不夠透明。國教盟召集人王立昇今(28)日舉行記者會表示,教育部應該在公正公開的程序下,讓國人了解12年國教的優缺點及對未來的衝擊,也該儘速公布12年國教的課綱、教材及配套措施等,否則學生就是最大的犧牲品。

國教盟今日舉行記者會,除召集人王立昇外,台大退休教授劉廣定、師大教授吳順德、「教改不能說的秘密」作者李大任、學生團體代表張庭慈、陳昱安等人也應邀出席,針對教育部欲執行的12年國教政策提出多達30幾個問題,並希望教育部能夠對外公開解釋。

王立昇表示,許多國7學生因為「升高中免試」,成天玩樂怠忽學業,配套不足的衝擊也逐漸出現,教育部引用芬蘭經驗與國際學生能力評量 (PISA)的結論有明顯的錯誤解讀,芬蘭高中入學仍要採計國中在校成績,部分高中職還有個別入學或性向測驗,申請入學可以選5個志願,也沒有學區限制,如果芬蘭經驗是好的,為何台灣不學芬蘭的入學方式?

師大機電科學系助理教授吳順德針對PISA施測報告指出,PISA的測驗年紀是15至16歲,相當於國中階段的學習成果,教育部卻用來解釋高中均質化,這兩者根本無關;此外,根據芬蘭在2006年的成果報告中顯示,不管是學校差異量大或小的學校,其學科平均成績表現並無明顯差異,更打破教育部堅持提倡「高中均質化,才能更有競爭力」的謬論。

台大化學系退休教授劉廣定也提到,依據過去經驗,分科的課綱至少要1至2年後才能完成,即使2017年完成高中階段課程總綱,也必須等到2019年才有教科書可用,那麼在2014年至2018年的學生將繼續接收落後其他國家水準、內容有缺失的舊課綱教科書,學生的權益誰要負責?

現場學生團體代表、12年國教修正學生會,同時也就讀高雄女中的張庭慈表示,12年國教推動後,基礎知識受學生重視程度將下降,學習多項才能者易擁有較佳入學條件,課綱應該隨之修改。此外,她也建議可發展社區高中一校一特色,增加技職相關科目學習。

最後,王立昇也希望能舉辦政策辯論會,讓國人了解12年國教的優缺點,否則12年國教就像是一間沒有接好水電的房子,怎能叫民眾安心進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