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文網7日刊出來自台北的報導「被台灣改變的大陸學生們」,文中提到高教司長何卓飛說:「很多台灣學生去了美國,回來之後就非常親美。我們想引發同樣的效應。」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徐子軒今(9)日投書同1媒體,宣稱如此的邏輯推演不僅大謬不然,更透露出對中國的無知。

7日的報導訪問了一些在台灣的中國學生,他們對台灣的民主顯然有深刻的印象。至於台灣官方的態度,報導也肯定了向海峽彼岸的學子完全敞開大學大門,而不像以前那樣只有有限的學術交流項目。

報導說:「這一錄取新政被台灣大學和官方稱讚為一大成功。他們說,讓那些可能會最終擔負起中共政府要職的年輕人融於台灣社會,這樣會增加大陸對民主台灣的好感。」

徐子軒今日在投書說,去年開放大陸生來台就學,從政府宣傳機構到民間協辦單位,充滿了正面評價,好像缺點就是開放的數量還不夠多、開放的幅度還不夠深。眾家分析,這些來台大陸生確實發生了一些改變,但延伸而出的有兩個問題值得深思:首先是這些改變的意義何在?再者,這些改變會帶來什麼改變?

對於前者,徐子軒認為,基於中國網路傳播的現實,陸生並沒有在網路上催生任何實質的民主或政改運動,他們能做的多只是欣羨,況且不論大陸生來台的人數在中國是多麼的滄海一粟,能發揮的影響是多麼的海市蜃樓,寄託在他們身上是多麼的緣木求魚。

至於期待陸生將來掌權而親台,徐子軒也不以為然。他說,他在新浪微博的觀察,無論是力促改革的右派或是要求更紅的左派,骨子裡很大的相通點便是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堅持「一個中國不可分割」、「對台硬的更硬、軟的更軟」之原則,或許也可以部分解釋中國共產黨政權雖歷經各種國內外考驗,尚可穩如泰山的原因。

徐子軒說,對中國的一廂情願(wishful thinking),是台灣乃至於西方世界長久以來的思想矛盾,這是基於百年以來中國積弱不振、飽受侵略下的產物。軟趴趴的可愛熊貓投射了部分西方人的想象,但在熊貓學到功夫之後,其力量則非他者可以比擬,而在中國漫長的帝國歲月中,龍的君臨天下與張牙舞爪,才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