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盛頓郵報》調查,美國近年來在WTO控訴中國的成功機率很高,但美商公司因此獲得的實質利益卻相當有限。

美國汽車產業主管官員表示,美國到WTO控訴中國對美製汽車零件實施不平等的關稅,雖然成功地讓中方收回這項政策,但中方卻在這段期間發展出自製引擎和其他零件的能力。

美國到WTO告中國對美製電影的進口限制,固然成功地替美商打開部分的中國市場,但中國還是能嚴格的限制每年有多少部電影可以上映,而且美國電影在中國的票房收入都遠低於在美國本土和其他主要市場的收入。

歐巴馬政府將中國的貿易手段主要是靠落實貿易協定,而WTO的仲裁機制是美方所仰仗的。當某國認為其他國家在貿易上不誠實時,可以到WTO請求仲裁,這是為了要促進世界各國自由與公平的貿易往來。對華府而言,WTO可以幫助美國向中國和其他快速發展國家挑戰。

然而,WTO的功能也是有限的。從中國加入WTO以來,越來越明顯的事實是:WTO作為美國外銷產業撬開中國貿易大門的工具,是有瑕疵的。

中國市場的一些重要部門仍然不受WTO的規範。2001年中國進入WTO時,並沒有事先將政府對外商的管制流程透明化,而是被允許日後再議。中國迄今還沒能提出讓美國和其他WTO會員國接受的改進。

美國到WTO告中國14次,贏了11次。但打贏官司,只不過是漫長戰役的開端,接下來雙方還得談判決定輸的一方要做哪些改變。美國在每場官司贏得的利益都相當有限,然後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陷入泥沼。

專家認為,WTO不太可能改變中國的政策。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the Peters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美中經貿研究專家胡夫鮑爾(Gary Hufbauer)說,中國人認為自己有很好的模式,並沒有把WTO視為1個可以帶來重要改變的機構。可以做細微的調整、小規模的調整,但不會有重要的系統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