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台灣齋教」嗎?在新北市土城區媽祖田山區,藏有一座將近百年歷史,罕見的台灣齋教「菜堂」—普安堂,最近卻因土城媽祖田地權糾紛,恐將不保。

據中央研究院學者研究,普安堂目前是台北縣市以傳統三合院做為齋堂,碩果僅存的最後一間。普安堂本來是土城媽祖田原墾戶的自家佛堂(創立於大正3年),並且於昭和四年(1929)捐獻出來。他們最近研究媽祖田村的開墾史,並為原墾戶建立族譜,發現他們已經十代200多年定居於此,未曾離開。

不過,最近出現了土地產權的糾紛。據日治時期土城役場(相當於現在的土城區公所)所撰述的《土城庄庄勢》,此地最早是在乾隆時期移民所開墾的,該文獻並記載媽祖田人是「開墾的先驅者」。但光復初期,國民政府的接管計劃未將媽祖田庄山區資訊不足的原墾戶輔導進行土地登記,而讓他們錯失了法律上的權利。

據普安堂第六代住持易修師姑說,普安堂屬於台灣齋教的先天派,名稱來源據說是源於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因為他是在唐朝先天年間圓寂的。據稱,先天派也是台灣齋教當中戒律最嚴謹的一派,清朝時是由大陸傳進台灣,供奉觀音菩薩為主神,特色為在家眾帶髮修行,需茹素,故女眾有「菜姑」之稱,而男眾稱為「菜公」。是將修行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的一個教派。台灣齋教分三大派,另外二派為龍華派、金幢派。

普安堂的後人李榮台日前因此發表聲明,強調媽祖田自清朝至今就是完整的行政區域而非無權占有。李榮台表示,土城如果沒有普安堂,這個城市的標誌只是看守所、彈藥庫、火葬場和工業區的城市印象。他表示,普安堂是新北市最後一間以台灣傳統三合院民宅做為台灣齋教的宗教園區。

根據李榮台的描述,普安堂第五代主持龍泉老人李應彬,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從寺廟彩繪的工匠背景,不僅入選日治「府展」;並在台灣省展以水彩得到西畫特選,被譽為台灣第一人(之前均為油畫特選)。他將藝術創作融合於生活之中,包括嫁妝品手工藝,電影海報、廣告設計、漫畫等,其表現方式均是台灣早期超越時代的設計。

龍泉老人李應彬在民國五○年代初來到這個窮鄉僻壤的媽祖田村落,刻苦清修並鑽研佛、道經典,再以他的藝術天分,親自將經典的內涵表現在普安堂的宗教藝術作品中,把藝術當作修行,將藝術創作和日常生活、宗教修行,三者緊密地結合成自然文化園區。李榮台強調,李應彬的作品,是土城市無可取代的瑰寶。

從民國六十年代新建佛堂繞過一個小階往下走到邊坡,看見一門小小古墳,簡單的墓碑上字跡幾乎不可辨識,居然是日本大正十年(即民國十年)重建,是開墾此處的周氏先祖第三代夫婦兩人合葬於此!

龍泉老人李應彬的關門弟子也是他的小女兒易修師姑表示,依照日本總督府調查的台灣舊慣所編撰的《台灣私法》,葬在自己所開墾的土地,即向世人宣示擁有土地的實權。哪知安居樂業了兩百年,土地在民國66年被其他寺廟轉登記,現在村莊的原墾戶反而被控告「無權占有,拆屋還地」,包括百年的老齋堂普安堂在內,都可能面臨被拆除命運。

不只易修師姑護持此台灣齋教百年齋堂—普安堂,第五代住持龍泉老人的三公子李長俊和夫人李榮台也同樣協助易修師姑維持普安堂的事務,延續道脈不至中斷。

沒想到!在土城媽祖田土地糾紛中,大暖尖山中藏有罕見台灣齋教百年廟宇--普安堂,近兩百年的基地恐不保!龍泉老人如果有知,再也不能把紛紛擾擾放在山門外!

在土城媽祖田土地糾紛中,大暖尖山中藏有罕見台灣齋教百年廟宇--普安堂,近兩百年的基地恐不保!圖:黃淑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