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為了開徵「事業氣候變遷調適費」展開綿密的攻勢,與環保署角力,也與市議會虛與委蛇,面對議會本會期休會前的關鍵時刻,政壇上這場活脫脫的競逐遊戲會如何落幕,備受關注。
當前熱搜:管仁健觀點》韓國瑜為何要暗酸黃國昌是「三姓家奴」?
連月來高雄市敲鑼打鼓,一副開徵「事業氣候變遷調適費」勢在必行,但面對環保署公開反對,市府立即改弦易轍,表示中訂有落日條款,不致與中央形成角力,並以時間換空間,試圖填充3至5年間環保署開徵空污費前的空窗期。
環保局長李穆生嚴正指出,高雄市是針對溫室氣體排放大戶,規劃開徵的氣候變遷調適費,是屬於特別公課的「費」,而不是「稅」,更不是「碳稅」,為調適費的法源「正本」。
這項「事業氣候調適費徵收自治條例(草案)」,多次向市議會扣關未成,幾經折衝,目前己由高雄市議會完成一讀審議,未來經市議會二、三讀通過後,再向環保署備查即可,但環保署卻在此時出手,署長沈世宏直指碳排具有跨境效應,碳排放立法與相關稅費應是全國一致事項,應由中央主管機關依空污法訂定,地方不得越權。
環保署為避免高雄市強渡關山,一方面透過喊話,一方面正式行文反對高雄市開徵,市府見環保署連環出招,不願雙方直接對槓,轉由副市長劉世芳作委婉解釋,指開徵條例訂有落日條款,即將來不論中央開徵能源稅或徵收空污費,都可以透過落日條款來處理停止徵收高雄市的調適費,並與中央的開徵進度銜接。
李穆生也隨後呼應,表示環保署公告溫室氣體為空氣污染物,計劃3到5年內開徵空污費,高雄市將會配合環保署空污費的開徵進度,絕不會有衝突的情況發生,也期盼能夠持續與中央溝通,並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李穆生的軟調訴求,把開徵調適費時間訂在環保署尚未開徵空污費的3到5年期間,以填補其空窗期。對此,環保署並未再作出回應,不過高雄市議會本次大會即將進入二、三讀審議,能否開徵調適費,全落在這關鍵時刻。
在進入5月時,市府對通過開徵調適費的進程轉趨積極,多管齊下,不僅製作說帖、透過公聽會、舉辦國際論壇、副市長劉世芳參加全球韌性調適費會議時,大大宣揚一番,環保局同時借力使力,以地球公民基金會公布高雄市空氣品質不好,反思政府單位應該更有作為,舖陳開徵調適費的必要性。
民意機關也沒閒著,市議會排程時,由支持與反對市府決策的議員先來一輪大鳴大放,反對者以一條牛剝兩次皮為由,卻被指與民意對立,而支持者發聲時雖帶有批判,但批判中則透露對空氣品質不良的無奈,民氣顯然略佔上風,雙方首次過招,法案就在吵吵鬧鬧聲中完成一讀。
打鐵要趁熱,支持市府的一方旋即發動攻勢,由曾任環保局長的議員張豐藤利用市政總質詢向中央開砲,指前副總統蕭萬長、林百里、孫越、陳定南、羅曼菲、單國璽等人雖不抽煙卻罹患肺腺癌,要求中央啟動空污總量管制,還給高雄人新鮮空氣。
張豐滕並抨擊,如透過空污法第8條總量管制及改善期限的規定,高雄的空氣品質是有機會改善,但空污法的相關規定在1999年公告後迄今仍未實施,包括第12條規定建立污染源排放量查核系統等。
市長陳菊答詢時也現機鋒,指空污總量管制如果可以啟動,市府一定大力支持,對經濟部以發展產經因素阻擾總量管制的啟動,非常遺憾,市府願意和議會及民間環保團隊合作,讓高雄成為空污總量管制實施的區域。
陳菊一番陳詞,既得體且不卑不亢,毫不著痕跡地把球丟給市議會,寄望市議會能通過調適費法案審議。
只是事有湊巧,市議會發函邀請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劉亞平列席備詢,劉亞平未到,引起議會不滿,矛頭直指陳菊事前得知消息,並同意劉亞平不必列席備詢,隨及擴大戰線,發文表示議會二、三讀審議將無限期休會,屆此,所有審議案件暫且擱下,調適費也不能倖免。
不過府會之間利害與共,府會關係更講求平衡,儘管議會信誓旦旦,在有心人多番折衝下,議會把杯葛範圍縮小,局限在劉亞平事件上,並再度恢復二、三讀審議,使調適費一案又現生機。
在綠色執政的高雄市,議會卻是藍綠分庭抗禮,任何一方都難有絕對優勢,但掌舵的議長許崑源卻是國民黨籍,如果調適費一案硬要闖關,許崑源的態度有絕對的影響力,問題只在於過關或不過關,還在於許崑源能不能演出令人驚嘆的拆招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