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青年自我感覺良好,職場認識不足,將成為與職場順利接軌的隱憂。青輔會今(1)日公布100年就業力調查,由在校生、畢業生與企業雇主分別對大專生畢業時具備的核心就業力打分數,結果發現在校生自評分數優於畢業生,畢業生自評分數又優於企業雇主評價,顯示雇主與學生之間的認知落差很大。

在20項評比的核心就業力中,企業界高度重視、但大專畢業生具備不足的包括:良好的工作態度、發掘及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穩定性、抗壓性等,都突顯出無論是在校生或畢業青年都應加強培養企業重視的軟實力。

青輔會進一步觀察指出,若排除7%至8%尚未進行職涯規劃的學生,多數大專在校生(51.2%)及畢業生(68.9%),都是在「大專高年級」時才開始思考職涯方向,只有不到3成是在「大專低年級」、「大專入學前」開始思考。

另外,更有45.8%的在校生及44.1%的畢業生表示,如果可以重來的話,將不會選擇原就讀科系;「性向興趣與所學不符」是在校生的原因,畢業生則多半是因為現實生活面臨「畢業後出路不如預期」的窘境。

調查顯示,大專青年「學非所用」的情況相當普遍,多數學生不僅對職涯不清楚,也鮮少善用學習資源及早規劃,為進入職場預做準備,因此,畢業後找工作的摸索期間較長,難以順利就業,故協助青年提升就業力、提高就業率,成為政府各部會及大專校院應共同努力的議題。

至於如何有效提升青年就業力?調查也發現,無論在校生(80.5%)、畢業生(79.1%)、職輔人員(80.3%)或企業雇主(67.7%),一致認為「工讀、實習或見習」為最有效的方式。

青輔會主委李允傑表示,大專青年初入職場多半因缺乏工作經驗、不了解職場或產業環境,工作摸索後才發現不足,相較於有準備者顯然已晚了一大步,因此,提醒在學青年善用青輔會提供給學校的各項輔導資源,透過職涯探索了解自己的性向興趣,及早規劃職涯,據以選課、修課,考證照、參與活動,促成能力的養成,提升核心就業力(軟實力),並藉工讀、實習等方式體驗職場,贏得職場先機。

這次調查包括3,497名大三、大四在校生,1,458名近三年畢業且有全職工作經驗之畢業生,803家企業雇主或主管,以及157名學校職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