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7次會議及《京都議定書》第7次會議,28日在南非第二大工業城市德班(Durban)舉行,將近2百個國家參與,一同就全球環境問題做討論,各國代表並將對爭議已久的《京都議定書》存廢問題進行激烈辯論。

此次會議的重點在於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將於明年到期,而是否會有第二期承諾,甚至《京都議定書》本身的存廢都是討論重點;因為《京都議定書》是目前唯一保護氣候的協議,它替各個已開發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設定目標,並要求各國履行,這也使得這次的德班大會被視為是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

自2001年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之後,各國針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期承諾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取得相當的進展,因為根據2009年哥本哈根的氣候會議要求,已開發國家必須對開發中國家提供環保援助,以支持他們開展減緩氣候變化行動,首先是在2012年前提供3百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接著到2020年,已開發國家每年要對開發中國家提供1千億美元資金。

而針對減少碳排放及提供資金技術援助開發中國家這兩個核心目標,各國卻始終沒有達成共識,實際上也沒有提供足夠的援助。其中,日本甚至在2010年的坎昆會議上公開反對《京都議定書》,在全球金融危機下,加拿大、美國、澳州、俄羅斯也明確希望能夠廢除《京都議定書》,已開發國家的態度讓這次的德班大會蒙上一層不樂觀的陰影。

除了美國外,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中國在《京都議定書》的存廢上,也扮演了關鍵角色。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指出,德班氣候大會成敗關鍵還是在已開發國家的態度,德班會議應該落實適應、資金、技術轉讓、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機制安排,徹底體現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區別的「三可」(即可報告、可檢測、可核實)原則,才能讓《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期承諾順利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