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油讚執行長金溥聰於美國時間15日下午2點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以「站在十字路口的台灣前途與兩岸關係(Standing at the Crossroads:Taiwan's Future and Its Relations with Mainland China)」為題發表英文演說,並開放提問。金溥聰表示,「九二共識」已為兩岸和解的基礎,長期的軍事對峙只會引發雙方憎恨,馬政府致力降低兩岸緊張,努力強化永續和平。

由於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也在美國時間15日下午4點15分於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演講「未來十年政策的挑戰、抉擇與領導」,金溥聰和蔡英文兩人演講時間相差2小時左右,演講地點步行距離約14分鐘,雙方短兵相接、較勁意味濃厚,也在哈佛校園掀起一股台灣熱。

曾永權、金溥聰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張伯賡主任(Julian Chang)陪同下出席演講會場。現場來了不少中國學者和學生,一名中國學生還表示,他因為對於兩岸問題相當感興趣,特別前來聆聽;他也說,這場結束後,還要趕場去聽蔡英文的演說。

金溥聰指出,2008年國民黨贏得總統與國會大選後,馬英九總統向中國遞出和平的橄欖枝,主動展現和解姿態,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3不原則,接著又提倡「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原則。

金溥聰表示,馬英九3年來執政,台灣海峽已經從麻煩的水域,轉化成為和平的海洋,兩岸關係已從敵視對抗轉為友善安定。馬英九明確將「台灣優先(Taiwan first)」列為兩岸關係的首要原則,始終將人民福祉置於兩岸政策的首要考量。他指出,兩岸20年前在協商過程中提出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基本共識,就是所謂「接受分歧存在」的途徑,逐漸演變成為九二共識。

金溥聰說,雖然台灣承認兩岸關係的特殊性,但並非「國與國」的關係。馬英九提出一個在國際法上具有革命性意涵的觀念,也就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顯示政府對於現實狀況的完全了解,但也反映了政府完成目標的決心。

他認為,兩岸在減緩衝突與建立互信的寶貴經驗,或許可以鼓舞其他許多仍然深受仇恨、敵視與暴力所困的國家,而兩岸關係的進展也或許可以成為和平解決長期衝突的典範。

演說結束後,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教授李敦厚則認為,根本沒有「九二共識」的存在,並質疑「一中」是什麼原則?對此,金溥聰以夫妻相處來比喻。他說,對於過去的爭執,執著不是維繫關係的好方法,必須要有戰略性、創造性模糊,因此重點在於從談判之中,可以產生具體結果。

金溥聰說,九二共識的「美」(beauty)在於模糊;「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其實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於李敦厚質疑九二共識的政治程序透明度不足,有檯面下交易。金溥聰則回應,「如果真的有所謂的『檯面下交易』,如有證據,歡迎提出」。

也有不少來自中國的教授、學生提問。一位來自復旦大學的教授提問,一旦馬總統當選,是否會進行政治對話?金溥聰強調,馬英九揭示「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先急後緩」,循序漸進;他認為,除了政治議題之外,還有很多其他議題值得討論,包括經濟、文化等問題。

此外,一名台灣僑胞問到,有一天台灣如果要選邊站的話,會選美方或中國?金溥聰認為,這是假設性問題,但他也說明,「我們知道我們在幹什麼」,在國際

權力的政治現實下,要找到生存的方法。金溥聰說,馬英九也說過必須「險中求勝」,「我們的選項不多,必須要非常小心」;但這個假設性問題,並不會發生。

另一名中國學生提問,兩岸主權互不肯讓,如何創造兩岸間的幸福關係?金溥聰表示,不統、不獨、不武是台灣主流民意,美國智庫的朋友認為「時間可以解決問題」,他也深表認同。

一名來自台灣的學生則問到,與中國的互動越來越多,何種具體做法,才可以確保台灣保有民主?金溥聰答覆,馬英九上任以來推動如「法官法」等諸多司法改革,確保民主的具體作法非常多。他打趣說,「歡迎留下地址,我再寄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