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強檔國片「賽德克.巴萊」即將在明(9)日上映,林務局最近特別出版《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一書。作者楊南郡、徐如林夫婦說,這本書除了希望讓大家更認識霧社事件的歷史故事,也能順便認識這條起點南投霧社、終點在花蓮銅門的越嶺古道,也了解這條古道上發生的歷史故事。

今(8)日中午的「開放編輯室」節目請到《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的兩位作者楊南郡、徐如林夫婦,請他們談談在這條越嶺古道上曾經發生的恩怨情仇。楊南郡指出,所謂的古道可分為清領時期的開山撫番道路、日治時期的警備道路、原住民行走打獵的山間小徑、漢人開墾所闢建的隘勇道路等。

談到這本書的緣起,楊南郡解釋說,當初他們為林務局做了一本詳細的古道調查報告,不過由於過於學術及艱澀,所以林務局就委託他們以報導文學的方式,將這些在能高越嶺道發生的故事寫出來,讓更多讀者能接觸到這段歷史。

徐如林說,能高越嶺道在眾多翻越中央山脈的古道中是最低的,越嶺點才海拔2800公尺;而起點在海拔2000公尺更讓這條路坡度非常緩,平均坡度不超過5%,這樣的特色讓民眾要親近它變得非常容易,所以也成為林務局第一條推薦給民眾的越嶺古道。

徐如林說,每條古道都有它獨一無二的故事,這些故事能讓人們走在古道上更有感覺。而說到能高越嶺道上的故事,眾所皆知的必定是發生於1930年的「霧社事件」,霧社就是高越嶺道西部的起點,也是原住民賽德克族的傳統領域。

楊南郡表示,看待霧社事件的起因至少應該要把視野往前推十年,而在當年的霧社地區就不得不提到綽號「生番近藤」的近藤勝三郎,他以日本人的身分融入賽德克文化,娶了兩任賽德克妻子,甚至還被當地部落頭目認為義子,在那個日人、漢人皆無法深入山區的年代,近藤的經歷堪稱傳奇。

近藤雖然融入賽德克族,但是在日本的國族認同下,也只能被總督府利用來對付山區的賽德克族,徐如林說,在那個年代這是無奈的選擇。楊南郡則認為,近藤其實承襲了鳥居龍藏、森丑之助等日本學者的冒險家精神,並以這樣的精神行走於中央山脈的原住民領域中。

楊南郡說,在近藤的年代,總督府利用布農族與賽德克族的仇恨,策動了布農族屠殺賽德克族的「姊妹川事件」,成功消滅霧社最大部落的青壯人口;然後利用賽德克族各部落之間的恩怨,分化賽德克族、以番治番;後來還在近藤的建議下,刻意安排原住民頭目前往台北、東京等地旅遊,讓他們震懾於日本帝國的文明實力;最後更挑選賽德克族青年,將之培育成受日本教育的「模範番」,從根打擊原住民的民族自信。

徐如林強調,有了前述的歷史背景,才能比較平實地去理解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其在1930年在霧社公學校所發起對日人的屠殺反抗。她指出,莫那.魯道也曾被日本送去內地參訪,深知賽德克人與日人實力間的落差,然而他卻還是發動了震驚歷史的「霧社事件」。

楊南郡透露,莫那.魯道父子兩代都一直抗日,其實當初的計畫是以戰逼和,要利用山區地形進行持久抗戰,逼日本在久攻不下願意上談判桌。然而「無差別」的通殺日本婦孺斷絕了當局和談的可能,換來的卻是總督府無情的血腥鎮壓,最後導致馬赫坡等6個部落超過300人壯烈犧牲。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清楚交代了這條路上精采的歷史故事,就是希望民眾走在古道之餘也能追憶當年。楊南郡和徐如林希望透過故事,讓古道與人的關係更為緊密,使民眾不是淪為純粹欣賞美麗風景的過路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