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強片《賽德克‧巴萊》未演先轟動,也讓霧社事件這段歷史重新被人看見,但很多人不知道,霧社事件的發生地就是今天的「能高越嶺國家步道」起點。文史工作者楊南郡、徐如林夫婦花了40年收集資料,將能高越嶺古道的故事集結成《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一書,今(26)日舉辦新書發表會,《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也到場分享能高越嶺古道與原住民及日治時期的歷史意義。

能高越嶺古道屬於「合歡-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系統」其中一段,為早期賽德克族等原住民打獵及東、西往來的重要通道,亦為日治時期的警備交通要道之一。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的作者楊南郡表示,能高越嶺古道不止是一個景觀步道、也是一個歷史步道,他太太徐如林花了40年收集資料,並對霧社事件的史料加以實地現場印證和進行調查,尤其是1976年親赴馬赫坡勇士最後守衛之處─「馬海僕岩窟」進行考察,並遍訪事件現場的目擊證人,還三度拜訪花岡二郎的遺孀高彩雲(高山初子)女士,為的就是讓讀者可以了解最完整的歷史脈絡。

徐如林說,日本在二戰後出了將近50本探討霧社事件的書,可見霧社事件不止對台灣的原住民歷史很重要,對日本的歷史也很重要。她提到,歷史的建構是就目前現有的資料去構築而成的,如果今天在考證上又有新的發現,那現有的歷史將會再被推翻。

她強調:「我們希望這本書可以讓現有的歷史,提供一個最完整、具體的脈絡,而不是零散的歷史組成。」

能高越嶺古道西起南投縣仁愛鄉、東至花蓮縣秀林鄉,古道的起點正是當年的霧社。霧社在1930年代發生著名的「霧社事件」,也就是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故事主軸。

《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也親自到現場與兩位作者對話。魏德聖表示,電影只是述說歷史的其中一項工具,要看是以什麼樣的角度去述說故事,不一定會百分之百符合史實,「希望大家看電影的時候,能夠卸下武裝去欣賞這部電影」,希望觀眾不要用嚴格的歷史標準看待。

林務局代理局長李桃生表示,林務局自民國90年起規劃並推動國家步道,同時也委託楊南郡及徐如林兩位登山前輩親身探查能高越嶺古道,加上文史考證,期望可以讓台灣人更了解古道與日治時代的歷史脈絡。

最後,徐如林表示,希望看完這本書的讀者,不止是閱讀它,還要親自走訪古道,用身體、用眼睛去體會,感受古道的漂亮風景,以及追思歷史記憶的痕跡。

圖為新書《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圖片來源:林佳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