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組織日前發表報告,指漁業署花大錢救漁業,卻加速魚源枯竭。漁業署多次透過媒體隔空喊話,辯稱綠色和平報告有誤,但沒有正面回應資源枯竭問題。綠色和平今(25)日帶著一塊寫著「不要多餘政策,只要多魚海洋」的大目鮪紙板現身漁業署,要求漁業署正視海洋資源枯竭的問題,將預算、政策決議透明化,並以積極行動支持國際保育方案。

綠色和平指出,中西太平洋供應全球60%的鮪魚,台灣遠洋漁業高度倚賴中西太平洋,船隊佔此區的30%。然而,在重要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年會上,台灣代表團卻只有漁業署、海巡署、外交部等公部門代表及業界人士組成,學者與保育團體被排除在外無法參與重要決策,造成機制欠缺透明、客觀。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高于棻說,台灣遠洋漁業年產值約新台幣400億元,90%來自於鮪魚業,是中西太平洋擁有最多數量漁船的漁撈強權。但中西太平洋四種鮪魚已有三種過度開發,漁業署仍持續鼓勵業者過度捕撈,在政策上欠公開透明,對保育方案也搖擺不定。

她強調:「如果漁業署持續以消極、封閉的態度,迴避保育議題,不但漁業經濟將受創,未來人民無魚可吃,台灣也恐被漁業署拖累淪為全球海洋資源枯竭的罪魁禍首。」

綠色和平表示,今天贈送給漁業署的這隻大目鮪,早已列於自然保育聯盟的紅皮書,若漁業署執迷不悟,鮪魚很快就會消失殆盡,台灣的遠洋漁業經濟也將隨之崩潰。

此外,綠色和平也呼籲漁業署在今年即將到來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年會上,支持設立海洋保育區、減少50%撈捕量以及禁用人工集魚器等復育方案。高于棻補充,中西太平洋袋狀公海設立保育區,可提供鮪類資源孵育空間、同時該區符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當中多項生態與生物指標,更可杜絕以公海區域作為掩護,猖獗的非法漁業作業行為。

她指出,目前太平洋島國已積極開始限制漁撈天數、管理漁獲努力量,身為漁業強權的台灣也應該立即跟上,不要等到沒有魚才開始後悔。

漁業署遠洋漁業組副組長林頂榮接下綠色和平贈送的大目鮪,對綠色和平提出的預算決策透明化、資源枯竭問題,以及今年底是否會在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年會支持保育方案,皆表示將會持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