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發生30年來最嚴重的暴動,衝突的背後,其實反映英國青年對社會的不滿,前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林柏儀指出,英國近來大學學費漲3倍、學生入學即負債、未來還必須承擔失業風險,面對如此灰暗的未來,不難理解他們為何做出如此激烈的行動。林柏儀也指出,在到英國之前,反高學費遊行的經驗已顯示,無組織動員的力量已經大幅超越傳統有組織的動員方式,對政府來說更是新的挑戰。

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今(18)日邀請到目前正在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攻讀社會學博士的前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林柏儀,一起來談談英國社會的狀況,並與台灣做比較。

林柏儀以這次倫敦暴動為例,表示社會運動不應該是有組織性的發展,要冒著發生衝突的風險,這樣政府部門才會有壓力進而改革。對發起行動的人來說,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去宣洩,可能會以較激烈的手段,例如搶劫破壞等,但他們的目的只是想讓這個社會知道他們的不滿,卻容易讓周圍的人誤會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意涵。

林柏儀也提到,英國幾乎不會報導社會運動的新聞,在英國,國會外頭有2、30人抗議是常態,但英國媒體不會去報導這些新聞,即使有,也會戴著有色的鏡片去報導。

例如之前學生抗議大學學費漲3倍,近萬名學生聚集在國會前抗議,此時,剛好有一輛王室的車子駛過,學生一氣之下破壞王室的車子以抗議學費調漲,但隔天所有英國媒體只專注於「學生是暴民,破壞王室車」上面做文章。連素有英國最公正的媒體BBC也只稱學生為暴民,卻沒有去合理的探討這項行動背後的意涵,「有趣的是,英國反而是其他國家駐當地的電視台比較中立客觀,會去探討事件的始末,像是半島電視台等」林柏儀說。

由於目前念大學已經是全球化的趨勢,想念大學的人越來越多,政府為了因應而設立更多的大學,但給大學的經費卻沒有增加,造成「僧多粥少」的情況。林柏儀表示,英國不止漲3倍的學費,且在保守黨上任後,宣布停止對大學的補助,要學校自己跟學生收費,若學生想念大學沒錢,政府就給學生辦就學貸款,造成學生一入學就要背負將近140萬元台幣的債,青年的不滿可想而知。

反觀台灣的高學費運動,林柏儀表示,高學費已經變成政治炒作的常態,今天政府卻不會去就高學費的根本問題去做討論,例如為什麼在求學階段要付學費?他強調,高等教育的內容及知識都是政府設定好的,所學的知識也是為了未來回饋於社會,未來勞工還要自己負擔訓練成本,這些「訓練費用」不應該由勞工承擔,唯有討論到問題的核心,才有可能繼續討論學費該不該調漲、甚至是廢除。

最後,林柏儀指出,今天台灣學生運動若要落實,不應該只是仿效英美,要求學校不要有這麼多規定,而是應該與社會思潮連結,台灣教育才可能正常化,甚至是目前台灣剛成立的全國教師工會,也應該將關注面提升到教育政策的層次,才有可能走出不一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