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策智庫召開「檢討馬政府兩岸協議得失」座談會。與會學者、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今(9)日表示,ECFA簽訂後,並沒有增加台灣對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國際對台直接投資也下滑。馬政府至今仍然無法啟動與台灣主要貿易夥伴美、日、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協商。

台灣與中國ECFA去年年中簽訂,但實際成果為何,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童振源今日提出分析報告。就台灣對於中國出口面向,他表示,以第一季作為比較基準,2011年成長率是14.3%,但相對於對美國的23.7%,對歐洲的15.7與對東協六國的34.2%,ECFA簽訂顯然並沒有協助台灣對中國的出口競爭力。

就台灣對中國進口市場佔有率部分,童振源也說,從2000年的11.3%滑落到2008年的9.1%。但ECFA簽訂後,到了2011年第一季還是繼續滑落到7.4%。很顯然,ECFA並沒有改變台灣在中國市場競爭力下降的趨勢。

ECFA簽訂後,童振源指出,也沒有增加外商對台的直接投資(FDI)。1990年代FDI的平均成長率是11%,民進黨執政8年的成長率為34.8%,但馬總統執政三年竟為負的36.2%。以數字論,他說,2000年的FDI是76億美元,到了07年成長到最高峰153億美元;馬英九一就任總統當然就掉到82億美元。2011年第一季繼續衰退34.1%為10.6億美元。

童振源指出,如果進一步觀察國際資金的流動(對外直接投資、來台投資與證券投資)

,1990年代台灣淨流出資金一年不到20億美元。2000-07年民進黨執政時期,台灣淨流出的國際資金平均一年為132億美元。但過去三年馬總統執政期間,台灣淨流出資金平均每年將近200億美元。2010年更是惡化到293億美元。

童振源說,馬英九表示ECFA簽訂後,可以強化國際投資環境。但是根據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2000-07年台灣吸引外資佔全球比重為0.31%,08-09年下降到0.28%。同樣受到國際金融風暴衝擊,台灣在08-09年吸引外資的比重居東亞四小龍之末,香港3.86%、新加坡1.06%、韓國0.50%,甚至比泰國(0.51%)、印尼(0.48%)與越南(0.43%)都低很多,更別說中國(7.32%)。

新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表示,去年馬英九在ECFA簽訂後曾表示,他要當召集人,推動與其他國家簽訂FTA,但卻沒有進展。

對此,童振源也指出,在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體制方面,目前台灣只有與新加坡完成FTA的共同研究,還沒有進行正式談判。即使新加坡與台灣談成FTA,台新的貿易僅佔台灣對外貿易的3.6%,對台灣整體經濟的幫助有限。特別是當台灣的主要經濟競爭對手韓國與歐盟的FTA將於今年7月1日生效,台商在歐洲市場競爭力將面臨韓商的強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