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積極建軍,台灣最近也宣布要打造排水量500噸護衛艦,該艦將配備雄風二型反艦導彈和雄風三型超音波反艦導彈。由於這種護衛艦有較強的隱身能力,被視為是針對中國發展航空母艦而產生的對策。《世界政治評論》(World Politics Review)昨天登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研究學院資深研究員畢勝戈(Richard A. Bitzinger)對台灣國防工業的評論。

畢勝戈指出,台灣面對中國的威脅,世上絕大部份的國家又拒絕提供台灣軍售,因此要發展自己的國防工業。目前台灣的國防工業相當黯淡,特別是戰機製造更是瀕臨死亡。台灣曾經斥資數十億美元投入漢翔公司,為台灣空軍打造許多戰機,包含經國號戰鬥機。然而,自本世紀以來,漢翔公司就沒有再承接重要的戰鬥機製造方案。

台灣國防工業的其他環節表現略好一點。最近民營化的「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原名「中國造船公司」)正在為台灣的海軍打造30艘光華六號飛彈快艇,明年還將承接500噸護衛艦的案子。台灣國防工業最先進的部門可能是中山科學研究院的飛彈研發。過去30年來,中科院研發出許多反艦、空對空、地對空飛彈。最近,中山科還研發出沖壓噴氣動力超音波反艦巡弋飛彈,以及地對地飛彈。

台灣的國防工業,絕大部分為本國的軍隊服務,極少量的軍火銷往中美洲,主要都是輕型武器和彈藥。任何購買台灣製軍火的國家都要面臨中國的壓力,因此這些交易都是秘密進行。台灣從來沒有成功地外銷戰鬥機或飛彈等重要軍火。

畢勝戈認為,台灣的國防工業對於區域關係的影響有限。亞洲國家都沒有向台灣購買軍火。整體而言,台灣的國防工業規模不大,且日益縮小。中國和韓國自己發展的國防工業更有活力,就連版圖甚小的新加坡也有外銷武器。台灣的國防工業真的能夠影響區域安全的環節,是最近發展的兩套戰術導彈系統:地對地巡航導彈,以及中程彈道導彈。這些導彈可以使台灣軍方具有攻擊中國內陸深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