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安寧病床數不足所需,健保病患現在起將可於原來的一般病房,接受安寧「共同照護」醫療團隊服務。馬偕醫院安寧中心主任醫師蘇文浩表示,因為安寧病房的設置較不具獲利誘因,所以病床數少;面對龐大的緩和醫療需求,他建議可從內外科照護的提升著手,加強醫護人員的相關教育。

衛生署指出,每年13萬人可能有安寧照護上的需求,但安寧病房卻只有629床。為此,健保局從4月開始試辦新方案,病患將可在原來的一般病房,接受每週至少一次的安寧「共同照護」醫療團隊服務,由健保給付。

蘇文浩說明了安寧病房與透過一般病房「共同照護」的差異,安寧病房會有專為癌末病患設置的硬體,例如有洗澡機、家庭會議室、音樂治療室等。在照護上,安寧病房病人可以每天都獲得第一線的安寧照護,例如突來的病情變化、劇烈疼痛的發生,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處理;相關的醫護人員與社工資源的配置,也會比一般病房來得多。

面對國內安寧病床數的不足,蘇文浩坦言,安寧病房不好賺錢,很難讓醫界大幅去設置。他認為,安寧病房不一定要多,國外甚至有減床的趨勢,癌症這麼多,蓋再多可能都不足以立即應付所需;如果內外科的照護做得好,例如疼痛控制也可以處理得很好,就可以不需要那麼多的安寧病房。

蘇文浩強調,要從「共同照護」教育著手,讓大家知道如何照護生命末期、癌末患者。以馬偕為例,每年都會為此舉辦數場在職教育,每個月內外科病房和安寧中心也都會有相關討論會,交流藥物嗎啡的使用、物理治療按摩等安寧療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