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在台灣的新聞生態中,向來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而新聞媒體近年來轉至八卦化、狗仔化,以及瑣碎化也引來不少批評,甚至有要求政府介入的聲音出現。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同業公會新聞自律委員會主委陳依玫今(4)日就表示,媒體業者要擁有不被操縱的自主性,才不會犧牲了台灣的民主價值,而這也惟有靠著「自律」才能夠達到。

陳依玫今天在newtalk新頭殼《開放編輯室》--媒改時間節目中提到,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的「新聞自律委員會」成立於2006年,也就是在許多媒體所經歷過的「換照風波」前後;那段時間發生了許多媒體產業的大事件,像是有電視台被撤照、部分報社吹熄燈號,甚至是有媒體進行了股權變更,這都讓媒體產業起了相當大的變化,因而當時才成立了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

陳依玫指出,其實當初成立這個產業公會的目的,還是希望媒體產業能夠蓬勃發展,而非內容方面的管控;但2005年間,國內新聞媒體卻轉至八卦化、狗仔化,以及瑣碎化,新聞工作的價值當然也產生了重大變化,也因此設立「新聞自律委員會」,並由當時的公會理事長周盛淵擔任主委,表示對於新聞風氣轉變的重視。

陳依玫也提到,在2005、2006年間,媒體在面對群眾時,多少會因為自己的工作門檻,而帶點「權力的傲慢」,因為一般人並不了解媒體是如何運作的,而媒體也時常不了解民眾對於媒體的要求,因此造成了雙方互相嚴重誤解的情形,而當時社會上對於媒體提出的期待與批判相當多。

雖然新聞自律委員會所訂定的自律公約中,內容多是引用「法律標準」來規範同業;且也未訂定罰責,因此只能以道德勸說的方式試圖影響媒體同業。但陳依玫指出,後來各媒體都有了相當的共識,於是新聞自律委員會決定再訂定有關兒少與受害者的保護,希望新聞媒體能夠以「同理心」出發,保護受訪者的權益,而不是讓他們受到二度傷害。

但陳依玫也指出,最近幾年來,各種新媒體也逐漸崛起,並且發揮影響力。因此,她認為,這些媒體業者的自律,甚至是將自律「制度化」就顯得更加重要,因為這樣才不會犧牲了民主的價值,也不會被政府的力量所置入,而媒體自主性也才能因為自律而維持。陳依玫說,像是追求真實、注重人權價值等,都應是媒體所要堅守的基本新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