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國策智庫今(10)日召開「經濟發展困境與出路」座談,董事長吳榮義在會中指出,目前台灣失業問題嚴重、薪資所得倒退、所得分配惡化;政府經濟政策陷入「傾中、財團和統計數據」的迷思。智庫主張,國家經濟發展應以經濟主體性、社會公義和永續發展為願景。

吳榮義指出馬政府施政的迷思,他說,馬政府對於經濟的解決方案一切依賴中國而且毫無設防,依賴單一市場、以中國為中心,對國家安全造成危險、經濟也造成衝擊;去年的經濟產值只是回到2007年而已,並沒有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對財團、大企業提供獎勵與租稅措施,忽視相對弱勢的中低收入、中小企業、中南部等。

該智庫提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張,吳榮義呼籲,政府必須思考如何布局全球,特別要加強與先進國家的合作關係,確保「台灣經濟的主體性」;政府施政應以「創造就業機會」為優先目標,而不是盲目追求經濟數據成長,並致力「改善投資環境」,導正過度投資中國的錯誤政策。

吳榮義還說,在目前財政急速惡化下,國際信評機構調降主權評等,已危及台幣的穩定和信用,政府應「健全財政、改格稅制」。他認為,國家資源要「合理分配」,成長果實不應優先分配資源給特定族群,而忽視一般民眾,造成社會的對立;而「永續發展」不應只是節能減碳,還應兼顧經濟成長、環境保護,並考量世代正義的發展型態。

智庫經濟組召集人曹添旺強調,馬政府應積極突破中國的阻阻撓,與其他經貿往來密切的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台灣的經濟困境才有出路,否則台灣經濟的命脈是值得擔憂的。

助理研究員陳錦稷指出,政府「看錯問題、開錯藥方」,單看經濟成長率(GDP)、失業率和消費者物價指數,並無法看到台灣經濟體的全貌;對財團降稅的同時,卻沒有能力支援弱勢,只能以較低的價格去收購農地,提供給財團建廠,這沒法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而且財政分配不均,造成城鄉發展失衡,顯然政府需要有一套「區域均衡發展」的政策思維。

對於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也提醒,要兼顧「環境正義」,在環境和生活「品質」上也要有所提升,這才是「永續發展」。他呼籲政府,效法歐洲實施「綠色租稅改革」,不該只是口頭喊「節能減碳」,卻還是發展石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