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newtalk 2010.12.06 文/蔡宏明

 

景美人權白色恐怖主題展系列2

戰後台灣電影的開山祖—白克

 

白克不僅是台語片第一代導演,更是台灣第一代的影評人,在白色恐怖期間,因為政治鬥爭,被誣陷曾參加共產黨外圍組織。當局以「海外通諜,海外共產黨資助拍片」罪名將他拘捕,白克在獄中不僅長期遭嚴刑逼供,又感染皮膚病,最後被迫認罪,1963年8月6日被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判處死刑,於1964年2月22日槍決。

 

紀錄戰後的台灣

 

白克,字明新,1914年2月1日生於廈門,1934年畢業於福建省廈門大學教育系,其後曾任教於廈門廈南女子中學,因喜愛戲劇辭去教職,經廣西省政府保送南京中央攝影廠學習一年;1937年考取公費留學莫斯科電影學院,但因抗日戰爭爆發而未能成行,後應廣西白氏宗親桂系軍人白崇禧將軍電召,到西南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任職文化部,負責電影戲劇宣傳任務。

 

1945年,台灣光復後,白克隨著第一批接收人員來台,擔任「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過程的新聞影片攝製工作,並負責接收日人留下的電影器材、設備和廠房,合併日治時期的「台灣映畫協會」和「台灣報導寫真協會」為「台灣電影製片廠」,並擔任廠長。這是台灣第一座設備完善的電影製片廠,專門拍攝新聞影片並且配合政府宣導政令。

 

自製台語片廣受好評

 

1955年春,白克籌拍第一部由台灣電影公司自製的台語片《繡球奇緣》,卻因遲遲未領到公司執照等故,未能完成;1956年完成台語片《黃帝子孫》深受歡迎,自此聲名大噪,卻也受到政治排擠鬥爭,於是離開「台灣電影製片廠」。

 

之後,時逢台語片起飛時代,白克也繼續參與民營片廠的台語片拍攝工作,自1956到1961年,6年之間參與11部電影製作,1957年所拍的《瘋女十八年》則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第一部取材於社會新聞的台語片;1958年替信達公司編導的《生死戀》改編自法國名著「茶花女」,1959年則與林摶秋合導《後台》,描寫歌仔戲演員的辛酸。

1956年白克與劇組人員於嘉義吳鳳廟拍攝《黃帝子孫》。圖片來源:電影資料館提供   

1945年10月25日白克(前排右四)出席台北公會堂(中山堂)的受降典禮。圖片來源:電影資料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