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監督(Parlorama)發起人愛德華‧梅爾獲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之邀請,於11月底至12月初來台進行參訪交流與五都選舉觀察。梅爾對於台灣的民主成就印象深刻,期許未來能夠與公督盟發展盟友關係,推動具體的合作計畫。

2009年4月開始運作的歐洲議會監督,是一個以監督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736席議員為主要任務的歐洲非政府組織(NGO)。與公督盟相似,歐洲議會監督藉由議會資訊的揭露與量化及質化評鑑報告的發佈,吸引歐盟全體公民的關注並對歐洲議會施壓,督促議員提高整體問政品質。

本週「公民看國會」單元特別邀請歐洲議會監督發起人愛德華‧梅爾,就其從事監督歐洲議會的經驗與來台的觀察進行專訪。

梅爾對於台灣的民主成就印象深刻,認為台灣非常進步;而結合網路、資訊科技的選戰宣傳廣告,更展現了高度的專業化分工。據他觀察,與歐洲相比,台灣一般民眾與選舉的距離比較近;以投票率來說,歐洲議會投票率不到四成;若談到選舉受到的關注,大概只有法國巴黎的選舉和台北一樣受到社會很大的社會關注。

梅爾表示,歐洲議會監督的規模與公督盟相仿,業務與目標也相似,且在剛成立時亦曾受到很大的政治壓力;除了部分議員曾暗示訴諸法律途徑外,官方網站亦曾一度關站。但現在已經漸入佳境,被評鑑優良的議員有時甚至會引用評鑑資料,作為選舉宣傳之用。

至於評鑑,歐洲議會監督的評鑑包含絕對成績的結果與相對排名的綜合表現兩類;評鑑基準則分為三種,分別是出席率、議事表現以及平常表現。值得一提的是,歐洲議會監督在資訊處理上仰賴數位科技,由專員負責撰寫電腦程式,將資料收集與分析的工作交由電腦自動化處理。

梅爾表示,他在歐洲議會的5年工作經驗,讓他體會到議會資訊揭露的重要與必要;由於歐洲議會議員平日離選區很遠,所以選民沒有太多機會透過與議員近距離的接觸得知議員在議會的表現,因此也無法針對議員問政進行監督。然而,梅爾認為,選民要先能夠知道議員的問政表現、政績,進而才可能在投票時作出正確的判斷,選出好議員。所以他成立歐洲議會監督,透過發表評鑑報告的方式提供選民資訊,作為投票判斷的基礎。

梅爾認為,與過去相比,現在的歐洲議會的權力越來越大;過去僅能就歐盟各成員國、經濟體間的經濟活動進行規範,但到現在,規範範圍包含越來越多政治相關的事項,因此更需要針對歐洲議會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