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報告說,全球經濟金融危機後的就業狀態復甦將比先前預期的慢。它建議各國採取著重創造就業及收入的政策,來促成可持續的經濟復甦並維持社會穩定。

ILO在30日發布《2010工作世界報告》(World of Work Report 2010)。當中指出,即使世界經濟已恢復成長,部分國家的就業也出現可喜的復甦跡象,但就業問題仍隱憂重重。「在先進的經濟體,就業狀況預計到2015年才能回復到危機前水準,而非去年度報告預期的2013年」。

至於在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就業率應會如去年的預測,在今年回復到危機前水平,但這還需要補充超過800萬個工作機會才能達到。且在一些國家,就業復甦的狀況比去年減緩甚至倒退。

如同ILO從經濟危機以來的立場,這份報告警告,振興經濟方案不宜因為擔心赤字擴大而太早收手,否則成效難以持續,會延長失業危機。

報告建議,各國宜採行以就業為中心的政策,以避免更嚴重的長期性失業跟非正式就業。支持弱勢群體尤其年輕人的措施尤為重要,在就業已見復甦的國家,需要有效的就業訓練,以確保勞工有適當的技能。

報告說,一些國家的實踐證明,提升就業市場參與跟工作品質的措施,從長期來看能夠讓政府有空間降低公共支出及提升稅收,從而以另一種方式降低赤字。

而在美國又因人民幣匯率問題再度施壓中國之際,ILO這份報告指出,經常帳盈餘國家採行收入導向的成長政策,對於促進全球經濟平衡,比貨幣升值還有用。

報告指出,在盈餘國家,薪資的成長跟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相比是偏低的;如能改善這一不均衡,能在盈餘國家擴大需求及創造新商機。

收入導向的成長,則有賴於集體協商和社會對話的強化、設計妥善的最低薪資政策以及有利就業的社會安全體系。

ILO同時呼籲深化金融體系改革。

報告強調經濟政策應關注促進社會凝聚力,它指出,在有資料的82國裡面,超過四分之三國家的人民感到生活品質降低,而這些國家的失業率成長比其他國家平均多了將近三個百分點。即使對有工作的人來說,對工作的滿意度也大為降低,在有資料的71國之中,有三分之二國家的工作滿意度在去年下跌。

「不意外地,不公平的感覺正在上升(83國裡有46國),人們對政府的信心比危機前更低(72國裡有36國)」,顯示出失業率升高跟收入差距拉大,是社會氣氛惡化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