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88風災,去年9月10日前閣揆劉兆玄引咎下台,吳敦義接下行政院長的重擔,就在上任周年之際,吳敦義有自豪也有不平之氣。自豪的是他在政策上的中道平衡,不平的是屢次談話被「誤解」;這一年來,顯然就在自豪與不平之中度過。

吳敦義說,「我沒辦法也沒時間每天更正,所以有些就忍下來。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會遇到這些被斷章取義、被栽贓、被無事生非、被胡說八道的事,每個人都會有滿腹的委屈,可是如果把委屈都吐出來,台北的上空不就怨氣沖天了嗎?連飛機飛過去都有問題!」

其實,吳敦義口中說:「缺點被放大也不要覺得委屈」,但對於外界一再「誤解」他說過的話和政策取向,例如:「白海豚會轉彎」、「無薪假的創意可以申請諾貝爾獎」等,還是忍不住加上一句 :「這些都是轉述別人的話」。

但辯才無礙、處事圓融的吳揆卻忘了,每次媒體報導出來的當下,他第一個反應往往是先為自己辯護,而非「澄清」。例如無薪假創意風波,如果一開始就澄清是引述他人的談話,而不是向媒體抱怨:「大家風趣與幽默要有嘛」,甚至最後還嘆了口氣說「老天啊!」,則媒體豈有作文章的空間?

實際上,吳敦義一向很有平衡感,不管在政治還是政策上;例如苗栗大埔事件風波,他果斷的把苗栗縣長劉政鴻找到行政院召開記者會,雖然當事人還是不服氣,但吳敦義的溫和處理方式,多少讓外界印象改觀。這也是他最滿意的在經濟和環保取得「中道、平衡」。

中科四期的處理結果,也是吳敦義自豪的政績之一,對於能夠將今年大埔農地和中科四期「了斷相思」事件,都各安其所、獲得解決,他顯然很滿意。但即使如此,他還是要說,「不能每件事都這樣處理」,人民走上街頭都「敲鑼打鼓」,行政院卻只能循「小巷解決」問題,他說,這樣「對政府很傷」。

在「國光石化案」上,吳敦義則顯現得相當堅持的一面。他說,國光石化是2005年通過的重大投資案,當初是「誰」執政?和新加坡相比,同類型的投資,人家今年就已經開始量產了,台灣「還在綁鞋帶」。

至於石化業污染問題,吳敦義說,有了8輕就可以淘汰5輕,將來當然也不會再有9輕了,不會讓其無限上綱做大。不過,吳敦義最後還是說,一切交給「專業的環評」去決定。這就是吳敦義的平衡感。

提到88風災重建,吳敦義坦承,有些「永久屋蓋慢了」,如長治、瑪家,這是因為80天的施工期中有42天下大雷雨,為了安全因素才延誤工期,有些則是因為災民自己的猶豫導致,而原住民不願搬下山,官方也沒有「迫遷」。不過,他也坦承,政府不可能投入太多經費,在危險地區進行完善的公共設施。

雖然吳敦義記者會上激動強調,自己不是「卡卡院長」,不能因為媒體拿問題隨便問一個科長所得到的答案,就當作是政府政策,他是「該卡的才卡」。但吳揆必須在周年記者會上找機會一口氣把話說清楚,紓解心中怨氣,究竟是哪一個部分被卡住了,吳敦義應該是心裡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