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英趕美」是毛澤東在1957年提出來的口號,其內容是希望能在15年內使中國國民的經濟生活水準超越英國、趕上美國。當時毛澤東使用的手段是「三面紅旗」(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結果失敗收場。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看似已經達成「超英」的目標;然而中國國民的經濟生活水準事實上並沒有超越英國,人均國民所得仍在第三世界之列。無論如何,表面上總是已經「超英」了;接下來,應該可以「趕美」了吧?

在財經雜誌《富比世》寫專欄的美國香檳大學教授柯特金(Joel Kotkin),昨天提出了五個因素,說明中國無法超越美國的原因。

首先,中國缺水。中國每個人平均可以使用的淡水存量只有美國人的五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水大多受到汙染,而美國的水普遍是乾淨的。美國在用水上較有效率,中國的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家庭用水搶成一團,結果經常使人民沒有乾淨的飲用水可以喝。

其次,中國的能源需求激增,但境內缺乏足夠的資源。儘管中國鉅額投資綠能產業,但該國三分之二的能源會導致極其嚴重的高汙染。中國燃燒的煤,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合,而且技術很老舊。如今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碳排放量的冠軍。

再者,缺水、高汙染,以及能源的高成本都會進一步影響中國未來的食物生產。酸雨降在三分之一的農田上,氣象專家預測中國的稻米將會長期欠收。洪水淹沒中國大片耕地,使她必須向美加購買糧食和肉品,而美國仍舊是世界上主要的供應者。

此外,中國快速老化的人口和萎縮的勞動力將會在未來十年內導致發展遲緩。與亞洲四小虎在1970、1980年代的光景一樣,中國的快速成長要歸功於前所未有的大批年輕人加入勞動市場。然而,近十幾年來的低生產率,卻會使這個條件在二十年內逆轉。

到了2050年,中國人口中將會有31%是超過六十歲的,而美國同年齡層的人只會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國將會出現四億的年長者,沒有社會福利制度保障,也沒有子女來扶養他們。三億個適婚男性將找不到對向。合理的解決之道是接納移民,但中國的文化可能難以採行此道。

最後,專制政權在「經濟起飛」時期容有作用,但在成長的後期與更開放的社會競爭時,通常以失敗收場。過去的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德國納粹政權和蘇聯共產政權,都曾經有很亮眼的表現。其中,蘇聯存活最久,但還是因為資源配置錯誤,在與美國競爭失敗之後,整個集團瓦解。

儘管有以上這五個問題,中國在我們這個時代還是一個主要的經濟體;然而,她想要握有全世界的主導權是極不可能的。中國的貧富差距非常嚴重,發達致富者泰半有黨政背景,這些特權人士財富累積之際,五分之一的大學畢業生卻找不到工作,對大部分沒有關係和背景的勞動階級而言,現在想找到賺錢的機會,比起1980年代還難。工人的勞動狀況比大文豪狄更生(Charles Dickens)所描繪的19世紀暗無天日的狀況好不到哪裡去。中國的醫療系統,在世界衛生組織的表單中排列最差的等級,在世衛的191國名單中,位居第188名。

美國的確也有她自己的問題,但沒有這麼嚴重。在未來十年之中,將會遭遇逆風巨浪的是中國,而不是美國。